今天上午,中關村召開動員大會,《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試點工作有關辦法》即將出臺。
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到2015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實現一系列創新目標。而北京市政府5年將出資300億元,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同時中關村人才特區也將基本建成,集聚5萬名左右高端人才。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將出新辦法
今后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將結合示范區建設的實際需要,在認定條件上進行調整。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對于示范區內注冊不足一年的企業可以參加認定,之前規定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至少要考察近三年的銷售收入和總資產;二是對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范疇進行了擴充,增加了反映創新成果的國防專利、技術秘密等類別,并對技術秘密的概念進行了解釋;三是認定工作專家組只對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平、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進行評價,取消了對企業科技研發水平、科技企業成長性的評價。中關村管委會相關人士表示,此舉將會進一步推進中關村的先行先試改革。
5年聚集5萬高端人才
5年后,中關村人才特區基本建成,將集聚5萬名左右高端人才,將會重點引進一批從事國際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帶動新興學科發展的杰出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培養一批熟悉國際市場、具有廣泛國際聯系的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業投資、科技中介等創業服務團隊。同時進一步完善創業扶持、境外股權和返程投資、落戶、居留和出入境、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安置、醫療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中關村GDP占北京1/5
根據規劃,到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由2009年底的1.3萬億元增長到3萬億元;高技術服務業占示范區GDP的比重由2009年底的59%提高到65%以上。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中關村近兩萬家企業實現總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6,占北京市GDP總量的19.2%。
由中關村高校、院所和企業承接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達已968個。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已達177家,IPO融資總額超過1600億元,32家公司在境內創業板上市,初步形成“中關村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