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本市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日期:2011-05-13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北京市殘聯今天舉辦了第二十一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座談會”。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殘疾人事業已經初步構建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的政策制度框架,做到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零拒絕”,殘疾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康復“全覆蓋”,殘疾人社會救助“無盲點”,殘疾人就業有崗位,貧困殘疾人基本住房有保障,殘疾人生活、參與和發展狀況煥然一新。

    出席座談會的各方面代表用親身感受暢談了體會。座談會圍繞《殘疾人保障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暢談了近二十年來我市殘疾人權益保障取得的成就,對修訂好本市的實施辦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1991年我國頒布實施第一部全面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基本法——《殘疾人保障法》。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今年的“全國助殘日”恰好是《殘疾人保障法》實施二十周年,助殘日確定的主題是“改善殘疾人民生,保障殘疾人權益”,就是為了紀念《殘疾人保障法》頒布實施二十周年,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促進殘疾人事業走上依法發展的軌道。

  北京市有99.9萬殘疾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49%。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殘疾人保障法》頒布實施20年來,首都殘疾人的權益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殘疾人整體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二是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三是殘疾預防取得明顯的成效;四是殘疾人工作的組織體系更加完善;五是殘疾人服務網絡建設更加健全;六是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進一步優化。

    目前,北京市殘疾人事業已經初步構建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的政策制度框架,做到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零拒絕”,殘疾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康復“全覆蓋”,殘疾人社會救助“無盲點”,殘疾人就業有崗位,貧困殘疾人基本住房有保障,殘疾人生活、參與和發展狀況煥然一新,出席座談會的各方面代表用親身感受暢談了體會。

  為了貫徹好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我市需要對1994年7月實施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以下簡稱本市《實施辦法》)進行修訂。2009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修訂本市《實施辦法》列為2011年立法計劃完成項目。

  為了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總結本市新時期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經驗,解決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措施,市政府法制辦、市殘聯開始了立法調研。北京市實施辦法修訂按照針對性、適用性、突出首都特色和實際效果的原則,起草了本市《實施辦法(修訂草案)》,4月7日,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本市《實施辦法(修訂草案)》。

    《實施辦法(修訂草案)》對本市殘疾人權益保障共設計了34項制度,涉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和由各級政府承擔主體的保障責任等制度,其中細化國家制度8項,根據本市實際補充規定的保障制度26項。在補充建立的制度中對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服務業、公共服務、公共交通、公共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等方面做出了新規定。

  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對市人大常委會即將審議的本市《實施辦法(修訂草案)》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據了解,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將對本市《實施辦法(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