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后,創新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全球創新地圖在發生快速變化。美國硅谷、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印度班加羅爾等國際知名園區都在采取多項措施吸引各種創新要素,積極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新的戰略制高點。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是中國的創新中心,也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要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必須加速創新發展步伐,進一步提升引領創新的能力。
其次,我認為海淀園的創新環境還存在三個大問題。一是大學在創新中的作用正在減弱。大學現行對科研人員的評價導向與創新精神相背離,阻礙了創新;二是天使投資不發達。天使投資人給予創業者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人脈資源。后者對于企業的成長、壯大比資金的作用要大得多。我們知道,在學習硅谷方面,第一個成功者是臺灣新竹。新竹為什么能成功?這是因為二戰之后留在美國的5000多留學生中,有兩百多人在硅谷;60年代臺灣有10000多人到美國,其中有上千人留在了硅谷。這些人在臺灣和硅谷兩地跑,是新竹成功的人脈網絡基礎。“千年蟲問題”給了印度機會,在硅谷最成功的外籍人就是印度人和中國人。印度人的人脈網絡關系幫助印度的班加羅爾成功了。而猶太人,由于在風險投資領域有絕對的話語權,因此和硅谷有天然的聯系,比中國人和印度人的關系還要緊密,所以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迅猛發展;三是原創的新興產業少。所謂原創性新興產業,是指那些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出現的,需要原創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當前,這樣的產業往往表現為新興的高技術產業。這是因為在成熟的產業領域內,全球的產業布局業已形成。發達國家長時間的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積累使中國只能在產業鏈上融入全球產業體系。而在原創性產業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中國的廣袤市場、人才積累和政府力量都能使中國在這些原創性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形成產業主導權。過去30年,海淀園、中關村乃至整個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基本都是通過“漢化”歐美等發達地區的產品,跟隨他們的發展步伐發展起來的,原創的東西還不多,類似于谷歌、微軟、英特爾那樣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企業太少。未來10年,中關村要成為全球的創新中心,靠漢化和跟隨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培育原創的新興產業。只有培育出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才能成長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企業。
第三,我認為創新全球化時代的全球鏈接非常重要,跨區域創業者、具有全球視野的產業組織者對一個區域的發展至關重要;ヂ摼W是使硅谷和中關村有廣泛的產業聯系的第一個產業。本世紀初,美國出現了網絡泡沫破滅。這時在硅谷的很多互聯網公司,只要是中國人開的,紛紛遷回中關村,他們在中關村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們知道,在互聯網泡沫之前,硅谷就有很多移民創業家;在互聯網泡沫之后,中關村產生了很多跨區域創業家。在中國,把這些人叫留學生創業者;在美國,哈特在文章里說他們是移民創業家。我們現在說的跨區域創業中,很大一部分是移民創業家,他們的公司既在硅谷有業務,又在中關村有業務。這些留學生和跨區域創業者的典型,現在在大陸都很有名:如做集成電路的鄧中翰;做通訊的陳大同;做互聯網搜索的李彥宏等,F在這些創業者很多都成為了新產業的組織者。從我們對這些跨區域創業者和組織者的研究來看,他們成功的訣竅似乎也很簡單——就是從硅谷獲取的創意、技術和商業模式,加上從大陸獲取的市場和人力資源。
第四,我認為要在海淀北部地區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專業園。在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區為依托,整合優化未來科技城、國家工程創新基地、軟件園、生命科學園、環保園、創新園、永豐產業基地等空間資源,大力推進研發服務、信息服務等高端產業集聚,建設世界領先的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其實,早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就正式提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在啟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時,我就提出“多中心”不應當是空間上的中心,而是應該體現城市功能集聚的中心。在北京總規修編的征求意見會上,我提出要把海淀山后地區定位于“北京市科技創新中心”,這個觀點引起了大家的熱烈爭論,后來總體規劃基本體現了我的觀點。現在國務院批復定位已經很明確了,海淀園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聚焦,學習借鑒硅谷、班加羅爾經驗,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專業園,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產業,進一步鞏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地位,持續引領中國新興產業發展。
最后,我認為海淀機制體制創新的步伐要邁得更快一些,更大一些。美國有很多普適性的政策,但硅谷靠著先行先試,領先一步,迅速發展起來了。同樣,我們國家的大環境對各地而言也基本都是一樣的,但蘇州、無錫銳意改革,先行先試,也迅速走在了全國的最前列?傮w看來,離市場越近的政府,越適于創新,越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區政府比市政府、比國家都更具有改革創新的基礎和優勢。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可以先行先試,我們海淀就要敢于創新、敢于負責任,將自主創新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
王德祿,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F任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北京智識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企業戰略、產業規劃、高新區和區域創新咨詢高級專家,注冊咨詢師。
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征集人、北京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常務委員、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農業大學MBA導師、《北京信息》專家顧問;曾獲中關村科技園區20周年突出貢獻獎、中國管理咨詢年度人物、北京市年度”社團系統先進個人”、全球華商百業十大領軍人物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