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漢光谷廣場一景。
武漢中旗電子在8年間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個最初僅有17人的企業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年銷售額近億元的知名醫療器械制造商。公司副總經理陳新樹回憶說,公司能較快成為業界翹楚,得力于武漢光谷的扶持。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獲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準成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也稱“光谷”。同美國硅谷類似,它依托區域內的十多所高校及50多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吸引了大批科技人才自主創業。2009年,光谷獲批成為繼北京中關村后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了中國高科技發展的一面旗幟。
中國經過35年改革開放,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尚未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在資源、環境、勞動力成本制約日益加大的背景下,繼續保持經濟奇跡面臨很大壓力。
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次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引起很大反響。
即將于11月9日至12日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人們預計,加快創新驅動將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點,對于整個改革成敗至關重要。
北京中關村、武漢光谷以及上海張江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擔負著領軍者的重任。東湖示范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李世庭說:“多培育有科技實力和活力的中小企業,經濟轉型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武漢光谷提出打造“資本特區”的戰略,助力科技中小企業扛起經濟轉型的大梁,吸引了近2萬家科技中小企業落戶。武漢市對在光谷“資本特區”新設的金融機構最高獎勵2000萬元,金融機構購買或自建自用辦公用房,都能得到最高500萬元的補貼。在這些政策引導下,來自全國的20多家銀行在光谷設立分支機構,網點總數逾百。
除光電子信息產業外,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領域的光谷科技企業也正憑借資本的力量加速發展。去年,光谷再次保持30%的增長速度,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
隨著中國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國將涌現越來越多的“中關村”。新一輪改革將鼓勵創新型企業發展,從而使中國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