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配套政策不足 中關村股權激勵拓展待突破

日期:2015-01-0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

配套政策不足 中關村股權激勵拓展待突破
導語

  “要等統一開會安排。”2014年12月25日,一位中關村管委會人士,談起中關村企業何時可實施股權激勵政策時說。

  此前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決定把包括股權和分紅激勵在內的6項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向全國。

  據2010年財政部科技部印發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示范區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企業,可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出資20萬創立的聯想集團,目前占65%的股份,35%為員工持有。目前類似的股權激勵名義上已經可以向全國推廣,但實際中關村試點的企業仍只有幾百家。

  主要的原因是,實施股權激勵,需要多個部門的審批,并非易事。同時有些試點的企業并未創造出大的經濟效率。

  對此,長城戰略咨詢公司科技管理部經理王成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起來科研人員技術入股可以達到35%,實際上沒那么簡單,因為如果運營不好,“被戴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這可戴不起。”他說。

  中關村股權激勵得失

  記者獲悉,中關村股權激勵試點的企業有的獲得了大的成功,但也有的沒多大進展。

  比較成功的像耳熟能詳的聯想,早年員工技術入股35%,獲得了批準。當時創辦聯想時,中科院僅出資20萬,占有65%的股份。此后中科院在2009年減持29%的股權,僅僅掛牌價就27.55億元,獲利驚人。

  但是也有默默無聞,以及發展受挫的。

  中關村管委會一位人士指出,最大的問題是,企業的經營好壞,可能不是單單股權激勵所能決定的。“經營得好,未必就是股權激勵得好,反之也如此。”

  根據了解,2009年,中關村最初實施股權激勵的有6家企業,包括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北京科學研究中心、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和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到2011年時,中關村已有350家單位申請參加包括股權激勵在內的試點,其中中央單位146家,市屬單位204家。已批復近50家市屬單位股權激勵方案。

  不過,相當多的企業并未在股權激勵等方面有大的進展。有知情人士指出,“主要是很多政策不配套,像科技部門認可科技員工入股35%,但是國資和財政部門不一定認,有的技術入股被認為有國資流失的風險。”

  這些試點全面展開很有必要。

  清華大學電子系80歲的殷志強教授,是清華陽光能源公司首席科學家,其開發的玻璃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盡管上述產品已經產業化,殷并未技術入股,50個創始人也沒技術入股。

  目前50個創始人的股份是10%,殷志強個人占0.8%,是當初創立公司時認定的股份。“技術不能入股,等于是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尊重。”他說。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而下一步,中關村的股權激勵制度要在全國,特別是北京各個科研院所等推開,還需要出臺一些具體的政策。

  此前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決定把包括股權和分紅激勵在內的6項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向全國。

  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 企業用于股權獎勵和股權出售的激勵總額,不得超過近3年稅后利潤形成的凈資產增值額的35%。其中,激勵總額用于股權獎勵的部分不得超過50%。

  由本企業自行投資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自產業化項目開始盈利的年度起,在3至5年內,每年從當年投資項目凈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但不高于30%用于激勵。

  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其他企業的,自入股企業開始分配利潤的年度起,在3至5年內,每年從當年投資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但不高于30%用于激勵。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北京梅塔科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許中波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學教授和科研院所要創業的話,需要有教育部門出政策。

  大學教授用國家資金開發的科技成果技術入股,30%的比例也不低了,“關鍵是教育部門要有措施,這樣可以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往前推。”

  目前北京以及全國有成千上萬家科研院所和大學,不過大量的科技成果只是花巨資研發得出,并未產業化,對社會的貢獻有限。這是目前中關村實施股權激勵試點措施的重要原因。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在于,由于大學教授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技術入股的股份需要多個部門審批,這使得很多政策難以落地。

  有某單位曾經參與股權激勵試點但進展不大的單位人士指出,科技部門批了,還要國資委和財政部門批,“一個部門不批,最后就辦不成公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唐五湘指出,有的科技人員創業成功的,一般單獨出來做的比較多,目前大學里教授同時當老板,往往被社會恥笑,這些氛圍需要盡快改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