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借‘外債’,以前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竟然讓我們趕上了!”在借款協議上鄭重簽上自己的名字后,綠色金可高級副總裁趙純一興奮不 已。昨天,綠色金可、和隆優化和威聯德骨科3家海淀區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獲得低成本海外借款,成為首批借得“外債”的北京科技企業。這也意味著,我國外債 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在中關村核心區正式落地,中資企業今后也能與外資企業平起平坐,借用“外債”為企業發展助力、“輸血”了。
綠色金可是一家研發生產醫藥保健品原料的海淀區高科技企業,國際上響當當的輝瑞、資生堂都是他們的客戶。讓人心急的是,由于企業增長迅速、研發投入巨大,每新接一筆訂單,他們都得四處籌錢。
“我們經常在海外采購生產原料,如果能直接在海外借錢、就地用外匯采購就好了。”趙純一腦海里曾閃現過這樣的想法。可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只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借用外債,中資的中小企業根本不可能在海外借到外債。
3月10日,北京外匯管理部印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實施細則》,經海淀區、中關村管委會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將可打破中資企業不能借外債的藩籬。
趙純一清楚記得,通過海淀區金融辦的試點企業審批后,他3月11日向銀行提交申請表和企業材料,第二天就接到通知通過了借款審批。3月17日,上千萬元的貸款就要打到企業賬戶上了。
這 么大一筆款項,從申請到到賬不到一周,在趙純一多年經營企業的經驗里從沒遇到過。更何況,這次的借款來得相當“物美價廉”——“不少資質和信用度較低的中 小企業,在國內拿到貸款的綜合融資成本高達8%或9%,而如今‘外債’的綜合融資成本只有4.5%。”海淀區金融辦主任唐穎說。
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資本項目處處長周軍明介紹,最近幾年,歐元、美元、日元等外幣的借款利率普遍低于人民幣,借外債與在國內貸款形成了一個成本差,這對于資金需求旺盛的中小企業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趙純一給記者算了筆賬,以這次申請的約1200萬人民幣的外債為例,如果從國內銀行或貸款公司借,融資成本要比從國外借貴好幾十萬元。“手上有糧心里不慌,這下搶那兩筆海外大訂單可有底氣啦。”趙純一說。
“中關村核心區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將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海淀區、中關村的發展。”唐穎說。據了解,像綠色金可這樣受益于“外債”試點的中關村企業,將達到1萬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