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定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努力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馬譽峰](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D/2D908A169BD2C6AE15B2A1D5C770EBE1.jpg)
“把保定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努力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馬譽峰
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將有新進展。保定市市長馬譽峰日前向本報記者透露,圍繞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保定謀劃實施了白洋淀科技 城、中關村·保定創新中心、淶源白石山中美科技國際創新園、涿州中國農業科技城、淶水國際創新孵化谷、高碑店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等重點創新園區, 聚力打造一批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極。
白洋淀科技城完成概念性規劃
“在環京津地區集中打造一個像臺北新竹科技園那樣有影響力的科技園區”,按照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這一要求,白洋淀科技城“花落保定”。馬譽峰 告訴記者,保定市正舉全市之力打造白洋淀科技城,該項目已被列為河北省政府與科技部共建項目。目前,白洋淀科技城已經完成概念性規劃,正在積極爭創國家自 主創新示范區,打造京津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世界級的科技創新產業平臺。
“與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創新基地相比,白洋淀科技城有其特色。”馬譽峰說。在規劃設計上,秉承“以城帶產、以產興城、產城一體、智慧高端”的理念,突出“生態”與“科技”兩大主題,努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我們將打造生態秀美的擁淀之城。”馬譽峰說,保定將立足于白洋淀生態涵養、調節區域氣候的“華北之腎”功能,以白洋淀為生態坐標、以科技城 為中樞、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品牌,把白洋淀科技城建設成為集科技研發、新興產業培養、節能低碳、綠色生態、宜業宜居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新城。
馬譽峰表示,白洋淀科技城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業園區,也不是傳統模式的新城,而是構建以“4+2”產業模式(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農業產業)為基礎的新型業態。
打造18個產業轉移承接平臺
“在產業發展上,保定著眼于把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馬譽峰表示,將按照“5+2+5”路線圖推進,打造保定產業升級版。 “5+2+5”產業是指保定市重點發展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新能源及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紡織服裝產業、食品產業、建材產業5個傳統主導產業,航空航天及新 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2個戰略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旅游產業、文化體育產業、節能環保產業5個特色優勢產業。
“我們初步篩選出18個園區作為重點建設園區,并根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組成10個重點發展板塊。”馬譽峰說。保定將積極承接京津地區的汽 車、新能源、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商貿物流、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等產業轉移,重點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商貿物流基地、新 機場臨空產業基地和社會公共服務基地。預計到2017年10大板塊的18重點園區新增開發面積45平方公里、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00億元、上繳稅金達到 200億元,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發展平臺。
中關村·保定創新中心是保定對接北京創新資源的一個縮影。馬譽峰表示,保定與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已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智慧 城市、智慧能源、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產業,共同建設“中關村·保定創新中心”,逐步打造成為中關村“飛地經濟”示范園和引領保定戰略新興產業聚集發展的科技 中心。為了給中關村企業提供優質的環境,保定將占地45畝、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的電谷國際商務中心無償提供給中關村使用。
全方位開展科技創新合作
“保定歷史上就是著名的‘大學城’,從來都不缺乏創新的基因。”馬譽峰表示,保定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全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不遺余力鼓勵創新、追求創新、崇尚創新,被中國科協確定為全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市,正在爭創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產業技術聯盟作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產業組織平臺,具有整合科技資源的天然優勢。”馬譽峰說,今年以來,保定先后成立了光電網、新能源應 急產業、第三代半導體、智能電網4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一步,還將圍繞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通訊制造與服務、中藥現代化等重點優勢領域,再組建一 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