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服務業不同,融資擔保行業是資本、風險、人才、管理密集 型行業,要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僅靠投入資金、出臺扶持政策是遠遠不夠的。融資擔保機構要發展,必須要有專業的人才團隊、風險管理體系、業務經驗以 及品牌等,這些都需要融資擔保機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這些恰恰是目前業內一些專注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領先融資擔保機構的優勢。這些融資擔保機構才 是融資擔保行業20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最有價值的資源。
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宏偉,是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一名親歷者,并有幸作為融資擔保機構代表參加了去年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 《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一指導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有其深刻的理解。他表示,《意見》充分體現了對加快發 展新型融資擔保行業的重視程度,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主動適應融資擔保行業改革轉型要求,重塑我國融資擔保行業,破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舉措。
記者:《意見》尊重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提供的融資擔保的準公共產品屬性,有何深意?
段宏偉:《意見》明確指出“對于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資擔保業務,尊重其準公共產品屬性,政府給予大力 扶持”,在我國融資擔保行業20多年的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是對我國現行的以商業性融資擔保為主的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一次重新定位,也是《意見》指導思想 提出發展主要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新型融資擔保行業的主要原因。
記者:加快發展主要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新型融資擔保行業,核心是要發揮政府的重要作用,其現實意義是什么?該如何實踐?
段宏偉:這是主動適應融資擔保行業改革轉型要求。我國融資擔保行業發展起始于1993年,由于財政資金短缺等歷史原因,擔保行業發展不久,就開 始轉向以商業性擔保為主。截至2014年末,全行業共有法人機構7898家,其中民營及外資控股擔保機構5821家,國有控股擔保機構2077家,國有控 股擔保機構占全部機構數量的比例僅為26.3%。然而,2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微企業和“三 農”的資金可獲得性,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融資成本,特別是隨著一些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爆發,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紛紛收縮甚至停止開展融資擔保業務,沒 有切實發揮擔保放大作用。現在,政府支持的國有融資擔保機構以不到30%的機構數量、40%的行業資本,貢獻超過60%的行業在保余額,且正在成為行業發 展的主力軍。另外,據統計,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數量已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與之相反,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數量正快速上升。
具體到《意見》,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另一方面就是要解決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的商業模式 可持續問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融資擔保行業收益與風險不匹配、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制約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特別是對政府支 持的融資擔保機構,由于業務定位以及需要堅持政策導向的問題尤甚。如何在提供準公共產品服務、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同時,實現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 運營,已成為促進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意見》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一系列相關措施要求,如:從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依法合規經營以降低融資擔保機構實際風險的角度,提出要加強融 資擔保機構自身建設和強化外部監管;從政府補償、再擔保分散和銀行分擔三方面分散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的角度,提出政府要發揮主要作用,通過機構體系建設、補 償機制安排等制度設計和實際投入,引導銀行適當分擔風險,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融資擔保機構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建立可持續的經營模式,保障不斷為小微企業和 “三農”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此外,《意見》從三個方面對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的內涵全面進行闡述,即:一是以省級、地市級為重點,科學布局,通 過新設、控股、參股等方式,發展一批政府出資為主、主業突出、經營規范、實力較強、信譽較好、影響力較大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二是支持專注服務小微企業 和“三農”、有實力的融資擔保機構開展兼并重組,發揮資本、人才、風險管理、業務經驗、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做精做強,引領行業發展;三是以開展小微企業和 “三農”融資擔保業務為標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融資擔保機構擴大業務規模。
記者:支持有實力的融資擔保機構兼并重組,這對于部分擔保機構而言是否意味著新的機遇?
段宏偉:與一般的服務業不同,融資擔保行業是資本、風險、人才、管理密集型行業,要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僅靠投入資金、出臺扶持政策是遠 遠不夠的。融資擔保機構要發展必須要有專業的人才團隊、風險管理體系、業務經驗以及品牌等,這些都需要融資擔保機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這些恰恰是目前業 內一些專注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領先融資擔保機構的優勢。這些融資擔保機構才是融資擔保行業20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最有價值的資源。以北京中關村科技 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例,公司成立近16年來,一直堅持主要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方向,以累計15億元財政投入,合計為近22000個項目提供超過1300億元 的擔保服務,擔保放大杠桿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數千家企業通過擔保獲得首次融資、關鍵融資并成長壯大,僅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含新三板掛牌)的擔保客戶已 超過350家。
因此,要加快發展新型融資擔保行業,就需要發揮這些融資擔保機構的優勢,支持其通過行業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跨區域、集團化發展,肩負起引領行 業發展的重任。實際上,由于我國對融資擔保公司實行的是屬地監管,對于融資擔保機構跨區域、集團化經營,監管部門一直比較慎重,并設有一定的門檻!兑 見》這次能明確表示支持,也說明了監管層對市場和行業發展規律的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