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驅動京津冀創新創業

日期:2015-09-19  來源:大公網
[字體: ]

近年來,中關村攜手津冀構建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北京社科院副院長趙弘告訴大公報,北京的創新資源、創新成果要通過合適的渠道,才能在京津冀真正落地,而中關村正成為驅動京津冀創新創業的強大動力。

  趙弘表示,通過生產環節外遷,騰出創新空間,可以將北京的創新資源、環境、氛圍和條件移植過去。讓創新成果可以在北京以外的地區完成轉化之前的產業轉型升級,真正實現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

  北京市門頭溝區副區長張興勝則告訴大公報,生產線外遷,跨省搞合作,引入科技創新要素,打造創新共同體,這是京津冀地區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聚攏科技創新企業?張興勝介紹,門頭溝區出臺“門創30條”,優秀人才將享受就醫、子女入學、住房等多方面優惠政策。另外,通過金融渠道融資的人才企業,將獲得50%的貸款貼息支持,并連續三年補貼房租60%,有效消除初創階段資金不足的后顧之憂。

  目前,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已有利德衡、東方博特等企業將生產線先后轉移到涿鹿,固安等多個地區,不僅促進當地就業,還帶動稅收增長,有效地推動當地產業升級,促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

  推出了四大類補助辦法,拿出千萬資金對優秀人才、中小創新創業企業及總部企業、創業服務、創業投資予以支持。

  事實上,中關村參與京津冀創新合作,不是簡單地輸出幾個項目、幾個人才,也不是傳統的共建產業園、招商,而是共同營造跨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中關村的輻射帶動下,一個以中關村創業生態圈為樣本的京津冀創業生態圈正在漸次成型。

  此外,中關村企業自身不斷加速跨區域布局,圍繞津冀地區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需求,開展技術研發合作、項目對接、設立分支機構,使一批先進適用項目有效地落地轉化和應用推廣。

  數據顯示,截止5月份,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分公司1300家,投資成立子公司768家;在天津設立分公司603家,投資成立子公司658家。

  張興勝表示,在中關村較有優勢的節能環保領域,已崛起一批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為京津冀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提供了科技支撐。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