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打造區域創新服務支撐平臺

日期:2017-02-17  來源:中國科學報
[字體: ]

2016年,中關村海淀 園致力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打造高端創新創業示范區,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經濟與科技深度融合。努力 實現到2017年,將北京率先建成創新創業要素集聚、服務專業、布局優化的國家級新興產業“雙創”示范基地,使北京成為全國高端創新創業的核心區與發源 地,實現到2020年北京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地區的目標。

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對中關村海淀園有效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創新創業、推動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也是中關村海淀園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新模式

2014年,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由北京市科委推動首都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攜手共建,目前該院已成立18個協同創新中心、33家成果轉化企業,累計啟動科研項目134項,目前已有92個項目成果實現轉化,以創新支撐創業的格局初步形成。

另 外,在建立健全市場化基金體系方面,海淀區聯合北京市科委,協同創新研究院共同設立12億元的創新母基金,并圍繞不同產業領域,協同創新母基金擬投資成立 18只行業協同創新子基金,不僅吸引了廣大投資人的投資熱情,更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和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新模式注入了新動力。

同 時,北京市科委推動首都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共建清華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北京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其中,清華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完成32項重大產業化項目在京 落地,北京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促成24個項目在京產業化,充分發揮航空材料研究院和中國航發的技術及市場平臺優勢,在海淀區打造石墨烯材料的跨行業產業集 群。

京津冀協同創新取得新成效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各方著力推進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實現到2017年,京津冀科技創新中心地位進一步強化,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轉化率明顯提升的偉大目標。

據悉,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的創新創業生態已初步建立。其中,中科院成果轉化(秦皇島)基地已引進12家科研院所的19個項目入駐;中關村意谷(秦皇島)創想空間開始運營,已入孵項目68家;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秦皇島分園開業運營,已有10余家企業入駐。

另 外,中關村海淀園致力于加強與延慶園合作交流,促進兄弟園區發展。據了解,2016年海淀園組織中關村儲能聯盟、科東電力、今日能源、北林科技園、派德偉 業等企業赴延慶考察,促進與延慶園能源類、園藝類項目合作。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冬奧會、世園會等有利契機,加大延慶園的合作,促進海淀企業形成更多的應用 示范。

著力打造全球創新網絡重要節點

中 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副主任黃英介紹,為統籌首都功能定位和區域創新發展,中關村海淀園出臺了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的行動計劃,以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 核心,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機構三方協同優勢,聚焦技術、人才、市場三個關鍵要素,著力促進園區企業國際化發 展,加快將海淀打造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在“引進來”方面,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加速聚集。形成了以中關村軟件園和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中心的總部基地、高端研發、接發包交易集聚區,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以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為主要載體的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集聚區。

在“走出去”方面,國際創新資源和市場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園區企業在境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含研發中心)超過274個。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共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增長迅猛。園區企業海外并購、境外直接投資持續升溫。

黃 英說,“環球商機”系列活動是中關村海淀園著力打造的國際化服務平臺,也是中關村海淀園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和企業需求打造的國際化服務品牌。“環球商 機”系列活動自舉辦以來,得到了國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的大力支持。從2015年至今共舉辦了17期“環球商機”活動,超過1200人次參加, 其中參與活動的國際人士超過150人,分別來自49個國家,受到了園區企業和參會各方的高度肯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