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觀察網從浦發內部人士處獲悉,時近歲末,浦發銀行杭州、溫州兩大一級分行正在進行整合,整合后,溫州分行將成為杭州分行的二級分行。與此同時,包括兩位總行副行長及多位分行行長正在經歷一波人事調整。
上述人士透露,浦發銀行杭州分行與溫州分行兩家一級分行將進行整合,整合后,原溫州分行行長何衛海將擔任杭州分行行長,原杭州分行行長汪素南將調回總行所在地上海,擔任上海分行行長。而此前兼任上海分行行長的總行副行長王新浩則不再兼任上海分行行長,接管對公業務,而原分管對公業務的浦發銀行副行長崔炳文則將離職,傳將赴任中關村銀行。
對于上述消息,浦發方面回應稱尚未接到相關通知,目前崔炳文副行長仍在浦發正常工作履職。中關村銀行方面則對該消息未予置評。
人事安排的一連串調整早有前因,總行及各大分行的人事調整也有其背后的邏輯。
崔炳文與王新浩在去年上半年同步升任浦發總行副行長職務。在擔任浦發銀行副行長之前,崔炳文曾供職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分行,2001年參與籌建浦發天津分行,此后先后擔任浦發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北京分行行長等職務。在2016年上半年升任總行副行長之前,崔炳文長期供職于京津兩地。
對于崔炳文離職的原因,浦發銀行內部人士推測,可能出于個人選擇:“崔行長一直在北方工作,無論是地域文化還是工作風格可能都更加適應北方。”該人士表示,“此外,分行工作往往是扎根在業務上面,更有執行力,總行工作相對務虛,想法不能及時有效貫徹執行的情況很普遍。”
此外,由于浦發銀行的國資屬性,總行副行長已屬“限薪”序列。該行2016年年報披露,當年4月29日獲董事會聘任的王新浩、崔炳文、謝偉三位副行長,報告期內從公司領取的稅前報酬均僅為28.98萬元,即便是2016年完整履職的徐海燕、劉以研兩位副行長,上述報酬也分別僅為72.86萬元和66.65萬元。對于目前國內中大型金融機構高級管理層而言,這一薪酬水平并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副行長的收入還不及部門負責人,更不要說部分經營績效良好的分行行長”,上述人士認為。
如果離職傳聞成真,崔炳文將成為2017年第三位出走浦發銀行的高級管理層。而根據過往經驗,崔炳文的辭呈需要經過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批準。
公開資料顯示,7月16日,中關村銀行以“國內首家專注于服務科技創新的特色銀行”的姿態成立,也是北京首家民營銀行。10月,有媒體報道,該行行長王萌因個人原因辭職。“對崔行長來說,北京是比較熟悉的區域,又有足夠的對公業務經驗,服務一個起步階段的銀行,大有可為。”上述人士表示。
若崔炳文離任,可能為王新浩帶來新的施展空間。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盡管早在2016年上半年,王新浩就已經從上海分行行長兼自貿區分行行長的職務上升任總行副行長一職,但其在擔任總行副行長期間主要責任依舊是執掌上海分行,唯一的差別在于躋身總行副行長序列,對于在浦發這樣的市屬重點金融機構,意義重大。“這意味著成為了上海重點培養的經濟金融領域儲備干部。”浦發銀行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本周初,浦發銀行已在上海分行內部宣布對汪素南的行長任命。在去年9月赴任杭州分行行長之前,汪素南曾長期擔任總行零售業務總監、零售業務管理部總經理等職務,因為深耕零售,尤其是中小、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多年且能力出眾,其在總行有“汪小微”一稱。而上海、杭州等重要分行經營管理經歷的積累,被視作其未來可能在行內級別再進步的前奏。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溫州兩大一級分行已正式進入整合流程。整合后,原溫州分行行長何衛海將赴杭州擔任杭州分行行長,杭州分行新任領導班子預計將于年內確定。
承壓于區域經濟環境,溫州地區經濟自2011年以來一直背負較大壞賬壓力,彼時,“三發一建”(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深發展銀行——后經合并成為平安銀行、建設銀行)傷情尤為嚴重。經歷漫長的6年,依然未能完全消化。
“溫州的區域壞賬水平這幾年一直比較高,地方經濟增量又比較有限,對傳統銀行而言,長期設立一個一級分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一位溫州當地的銀行業人士認為,杭州、溫州兩大一級分行合并有其必然性,有可能會成為接下來銀行業的一個趨勢,“此前,中信銀行曾經為了處理溫州當地的壞賬而在溫州設立過一級分行,但僅僅一年的時間,又掛到杭州分行下面成為了二級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