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11月30日,歐盟召開記者招待會。
中國外文局記者在歐盟發布會上研讀會場資料。
今年3月,歐盟通過決議,準備從2012年1月1日起,實行歐盟航空業碳排放交易機制,所有進出歐洲的航班被要求強制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為超出免費配額的碳排放量支付購買費用。盡管這一決議引起了多方爭議,歐盟在此次德班會議上還是多次重申歐盟將繼續執行此決議。歐盟氣候談判代表梅茨格在今天的歐盟發布會上表示,歐盟在2012年開始征收所謂“碳稅”的決定不會更改。“我們只對從歐盟區出發和降落的飛機征收碳稅,途經歐盟區的不會征收。因此這相當于是區域法案。”梅茨格言外之意表示這個決議其他國家并無權干涉。當有記者問及“碳稅”是否會給航空旅行增加成本,梅茨格認為“碳稅”同現在的機場建設費以及燃油稅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從歐洲到南非或者東南亞國家旅游的旅行者,應該不會放棄乘坐飛機的。”
“我們強調國際航空和海運問題應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在多邊框架下解決,”中國國家代表團副團長蘇偉代表“基礎四國”在《京都議定書》第七次會議(CMP7)的講話中表示,“氣候變化領域的單邊措施,例如歐盟將國際航空排放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違反了公約的原則和規定,將損害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在今年10月的巴拿馬會議上,歐盟還提出了新的路線圖,旨在建立一個2020年之后生效的“涵蓋全球主要經濟體、具有法律效力”的量化減排法規框架,主要經濟體毫無疑問是針對新興崛起的發展國家中國和印度,還有游離在《京都議定書》之外的美國。在今天歐盟的發布會上,一個非洲記者問及發展中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所作的貢獻其實要比發達國家多,但是歐盟的新協議明顯是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減排任務時,梅茨格表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減排所做的貢獻誰更大,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歐盟的碳排放量只占全世界的11%,只有歐盟自己努力是不夠的。
盡管歐盟一直在強調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需要各國馬上行動起來,但是他們提出的新路線圖是2020之后才能生效,這也是中國代表團不能認同的一個地方。“中方還是希望德班會議是一個落實的會議,是一個執行的會議,落實就是落實坎昆達成一系列的共識,執行就是執行巴黎路線圖的授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談判處李高處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