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評論:斬斷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鏈條

2013-11-08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垃圾短信治理了多年,卻陷入治而不絕、越治越亂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鏈條難以打破。

    垃圾短信洶涌泛濫,有人專門搜羅個人手機號碼,并販賣給各類商家;有人專門提供銷售用于發送短信的電話卡;有專業公司替人群發短信,收取代理費;有商家、中介專門制作廣告類垃圾短信。當然,少不了從中坐收漁利的電信運營商。

    這條利益鏈條上,最核心的顯然是電信運營商。“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發一條信息,就收一份錢。一些運營商除了收取信息發送費,甚至與商家勾結參與利潤分成,哪管賺的這錢是黑是白,哪管垃圾短信讓公眾不堪其擾。

    這些年來,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和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發動過多次垃圾短信治理行動,但往往都成了一陣風。關鍵就是垃圾短信利益鏈難以撼動,最大的阻力,無疑是運營商難以“割自己的肉”。一些運營商擺出一副很冤枉的樣子,說什么“攔截技術跟不上”“實在沒有好辦法”,這些說辭,估計連他們自己都不信。

    作為運營商,應該承擔基本的社會責任。首先,不能明知故犯,暗地里和一些商家勾結,大發黑心財。同時,要主動研制新技術、采取新手段,從發送、傳輸等環節全面封堵垃圾短信。關鍵就看想不想真做。

    當然,僅僅指望運營商自律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高懸法律之劍。當前,針對垃圾短信的法律法規顯然很不完善。除了利用短信進行欺騙、敲詐、推銷違禁品等明顯違法犯罪由公安部門介入外,對大量廣告類垃圾短信的界定、處罰,對運營商的法律責任,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都還存在諸多法律空白,公眾處于投訴無門、忍氣吞聲的尷尬境地。

    根除垃圾短信泛濫,要靠運營商嚴格自律,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形成相關監管部門齊抓共管、持之以恒的治理局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