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由高圓圓、黃海波等明星聯袂主演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在央視和湖南衛視黃金檔完成首播。該劇自11月6日開播以來,在兩個頻道雙雙創下超高收視率,總體累計觀眾規模達到了6.7億;與此同時,該劇的網絡點擊量在播出期間累積突破40億人次,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今年的年度收視冠軍。
盡管遭到了劇情拖沓、廣告植入泛濫的批評,《咱們結婚吧》依然引發了繼《蝸居》《裸婚時代》之后,新一輪的婚戀觀全民大討論。盡管它只是一部虛構的電視劇,但現實社會中的很多“催婚媽”“恨嫁女”“恐婚男”,都能在這部電視劇里找到自己的投影。它能創下堪稱“恐怖”的收視率,原因恐怕正在于此。
這部電視劇受到不同年齡收視群體的熱捧,還因它折射了當今社會婚戀觀方面的諸多現實。在今日中國,很多年輕人的父輩們自己還做著金婚夢,他們的子女們卻已跑步進入離婚時代。權威部門統計,2012年中國離婚率已連續7年攀升。這對比較重視家庭觀念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個重要信號。
別以為離婚潮是因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不懂事,實際上,婚姻不穩定是社會的大趨勢,離婚率高是整個社會都要面對的問題。但問題是,個人婚姻觀念與社會變化相比稍顯滯后,上一代人的婚姻觀念大多源自他們的父輩,但年輕人卻更多是在現實中調整自己;上一代人認為婚姻是屬于家族的,并習慣于用舊的觀念指導新一代人,但年輕人卻認為婚姻是自己的,他們有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念。當代際矛盾融合婚姻焦慮,怎能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代際之間的沖突和戰爭,不僅發生在我們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于社會文化發生急劇變化,長輩與晚輩對驟然劇變的文化環境適應能力不同,兩代人之間也曾出現種種矛盾。青年沉浸在戰后社會所引導的消費主義中,崇尚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而長輩們仍恪守節制的傳統。
歷史的吊詭之處常常在于,后進入現代化的國家,總能在先步入現代化的國家的過去那里,找到自己現在的影子。在社會轉型時期,兩代人之間不僅對婚姻問題的爭論沒有終點,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也越來越難找到共識。
上一輩用他們的實際權力控制著社會生活的規則和節奏,甚至想直接干預孩子的個人婚姻;而年輕一輩盡管常常對現實無能為力,卻仍在用他們的行動在不斷反抗。這種代際沖突,是社會轉型時期最為顯著的表征,而對于婚姻問題的糾結,更為這種沖突增添了戲劇化的效果。這種戲劇化,有時候不需要編劇的刻意賦予,我們的社會本身就是這個樣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咱們結婚吧》可謂在一個合適的時候,用藝術的手法展現了我們這個時代變遷的戲劇性,想不火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