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雅巴之爭再現分歧 馬云“大資本長征”

日期:2012-02-19  來源:中國經營報
[字體: ]

2月15日,雅虎與阿里巴巴談判再度中止,這一消息使得雅虎當日股價下跌至15.35美元,跌幅為4.7%,為16周來最大單日跌幅。

“鬧莊。”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阿里巴巴一貫的公關手法,“讓投資者保持關注度,同時也可以向雅虎施壓。雅虎現在畢竟弱勢。”

回購雅虎手中的股份,對于馬云來講是一個大資本局。阿里巴巴在一年前啟動了一項名為Long March(長征)的項目,目的就是回購雅虎股權。將項目起名“長征”,可見馬云是預見到了這個過程的復雜程度。但對于馬云來講,“不管付出多長時間,多少努力,最終是一定要解決雅虎問題的。”

分歧與角力

雙方本來正在進行的談判是一項“現金充裕剝離”交易。即阿里巴巴將選擇一個殼公司,并向其中注入資產,之后用該公司的實體股票來和雅虎交換。這種方式可以使雅虎節省40億美元左右的投資收益所得稅(約為投資收益的35%)。

現在的分歧在于,馬云更傾向于用一家輕資產的公司做殼,而雅虎要求阿里巴巴把部分運營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中,這部分資產可能是B2B業務,從而獲得阿里巴巴長期的運營價值。也就是說,馬云更想以現金完成交易,而雅虎更希望保留部分運營的權力。

不僅雅巴之間存在分歧,更為復雜的是在雅虎的董事會內部也存在分歧。有最新消息稱,雅虎股東對沖基金公司Third Point的基金經理丹尼爾·勒布日前向雅虎遞交正式文件,提名四位新的董事會成員,正式向正在重組中的雅虎發起代理權之爭。這至少暗示著雅虎內部的意見仍然未能達成統一。

據消息人士稱,雅虎內部的聲音已然分為兩派,一派希望盡快與阿里巴巴達成交易,獲得現金補償;另外一面,新CEO的上臺給雅虎帶來希望,在雅虎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之前,與阿里巴巴倉促交易并不明智。

當然,一切還要回到阿里巴巴、回到馬云。在呂伯望看來,與雅虎的漫長談判中,阿里巴巴更需要等待的是一個時機。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馬云為何一方面積極釋放與雅虎談判的積極信息,另一方面也并不放松阿里巴巴內部資本的騰挪轉換。

2月9日,阿里巴巴停盤,至今沒有進一步消息。阿里巴巴的整體上市與長遠規劃對于馬云來說是最具長期效益的事情,但是顯然先要解決雅虎這塊心頭病。既然不能在短時間內與雅虎談妥,資產的內部重組當然也在同一時間提上議事日程。

自從雅虎新CEO到任之后,投資者對雅巴交易的預期較高,雅虎股票已經因此而上漲了不少。而此次談判暫停消息的披露使投資人十分失望,雅虎2月15日股價下跌4.7%,若談判最終破裂,投資人將可能對其失去耐心。

“如果談判陷入僵局,雅虎將陷入更加不利的位置。”易觀國際分析師齊劍哲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數雅虎的投資者希望盡快促成交易,實現現金分紅。如果談判破裂將進一步加深投資者與董事會的矛盾。當年錯過微軟460億美元收購的慘痛教訓還歷歷在目。

二是,雖然談判叫停對于阿里巴巴集團與軟銀回購計劃的進程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他們已在談判中取得了一定的主動權。若阿里巴巴集團通過私有化B2B業務,并完成整體上市,不排除對雅虎反向收購的可能。“迫于各方壓力,雅虎或在談判中讓步,可能最終接受阿里巴巴與軟銀提出的回購方案。”

另一個對雅虎不利的因素在于軟銀。在2010年雅巴之爭爆發的初期,軟銀作為阿里巴巴的三大股東之一,并不希望打破“三大”的格局,因為一旦馬云擁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則軟銀對阿里的影響會更小。所以,那時的軟銀更想涉身世外,甚至會愿意幫助雅虎。但自從雅虎新任CEO上任之后,軟銀也開始著手回購日本雅虎股份,此時的軟銀與阿里巴巴站在一條戰線上,都是要爭取最好的回購條件和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雅虎基于各方面的壓力,不會拖太長時間。”齊劍哲認為短期內雙方會有一個初步方案形成。

向1688說再見

2月9日,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公司(HK.01688)發布公告稱,暫停股市交易,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亦將同時暫停買賣。至今沒有何時復牌的消息。

齊劍哲認為,拿阿里巴巴B2B公司去置換雅虎股份的可能性很小,但母公司一定會有重大的資產調整,而這個調整也會與回購雅虎股份有關。

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則認為,停牌與其業務整合關系更大,“此時阿里的股價已經很低,投資人對于B2B的前景認識也并不明朗。如果選擇將B2B私有化,不失為一個合適的選擇。”更為關鍵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說,B2B的時代已經結束。”在呂伯望看來,關于B2B的發展,阿里巴巴曾經做過多種嘗試,但都不太成功,效果并不理想。“既然改造已經很困難,不如將其撤回囊中。進行重塑也好,或者在阿里內部進行資產重組,都更加方便有效。”

據2月16日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擬以2007年招股價13.5港元提議私有化B2B上市公司,較停牌前價格溢價46%,估計涉資逾180億港元。

阿里巴巴2007年11月以13.5港元發行價上市之后,其股價一度沖高至40港元,但在最近兩年中,始終在10港元中軸線上下浮動,在金融危機時期,最低探底至3.46港元,很多中小投資者對其市場表現均表示出不滿。

同時,阿里巴巴B2B業務也面臨迫切的轉型壓力。這與近年國內外貿業務不景氣有關,阿里巴巴約有6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中小出口企業,而這些企業都受到了人民幣升值、成本上漲以及資金短缺的影響。阿里巴巴也因此面臨壓力。同時,根據易觀報告分析,同行業加大了對電子商務的投入,使得各行各業新興的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出現,這些平臺大都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性,重視后臺管理以及與傳統行業的對接,與之相比現有的綜合B2B平臺因其業務創新不足而造成的用戶分流已成定局。

事實上,自陸兆禧接任阿里巴巴CEO后,在該公司內部,針對相關業務線的轉型和調整,已經進展多時。但阿里巴巴的轉型是一項大工程,其多位高管在不同場合均表示,產業升級的戰略仍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來實施,這將會有可能影響其業務的短期盈利能力。此前,阿里巴巴CFO武衛在分析師會議上也表示:“我們希望先把平臺做大,然后把我們特別的價值體現出來,公司已做好‘明年利潤率有所下降’的準備,以期待今后的利潤回報。”

綜上所述,鑒于上市公司對盈利和增速的迫切要求,從而使其轉型升級的戰略很難得到實施,這可能是此次私有化的核心原因。或許,本年度的一場資本大戲正在醞釀:向1688說再見。據呂伯望分析,下一步根據馬云的“大阿里戰略”,將內部資產進行重組,阿里尋求整體上市的可能性較大。盡管從阿里巴巴集團目前的旗下資產來看,分為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一淘網、支付寶、阿里云、阿里云手機等七家公司。“但是核心部分仍然是淘寶,收回B2B部分之后,如何將淘寶與旗下資產進行資產組合,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是下一步馬云要考慮的事情。”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