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賣場黑導購猖獗,欺詐現象屢禁不止的現象早已為人所熟知,媒體的口誅筆伐一輪接著一輪,政府有關部門如工商、公安還有西區管委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治理。身處爭論漩渦中的各大賣場更是焚心似火,多方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近期,有關黑導購和欺詐的治理方式的問題又一次掀起輿論風潮。不過和以往不同,本次大討論已無關該不該治理的問題,而是更進一步,該如何治理才會更加高效?
幾年來,筆者接觸過中關村各大賣場的管理方,他們身處第一線,體會較之局外人要深刻很多。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也更希望賣場能夠早日凈化,讓消費者對中關村產生信任感,從而讓賣場發展壯大。經過長時間實踐,大多數賣場的管理方都有一種觀點,黑導購這種丑惡現象的存在,是有深刻根源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盤根錯節,解決問題絕非一蹴而就。
從現狀來看,黑導購的治理主要有這么幾個難點。首先他們有部分無良經銷商支持,這些經銷商多數因為實力不濟,無法面對IT產品利潤大幅下滑,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的社會經濟趨勢,不得不以黑導購為救命稻草,這是黑導購生存的土壤。
其次,在反治理的手段上看,黑導購們基本采用游擊戰術,治理緊張的時候收斂一下。稍微放松,立刻冒頭。不管是政府有關部門還是賣場管理方都缺乏足夠人手去應對,可謂殺之不絕,剿之不盡。
第三,從管理方的角度來看,黑導購治理成本高,操作困難。比如欺詐取證,是否為欺詐的界定。而且很多黑導購們與部分無良經銷商并非雇傭關系,管理的時候難以找到主線。即使抓住了某一個黑導購,驅逐出去后,還會有其他黑導購填補進來。但如果制定一刀切的政策,又難免會讓誠信經銷商遭池魚之殃。既不合情,更不合法。
凡此種種,黑導購的治理不可謂不難。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長期治理黑導購的過程中,中關村IT賣場方面也積攢了很多智慧。近期,筆者就關注到一些新的治理手段在陸續出臺,相比以前搞運動式的治理,顯得理性很多,更具操作性。
從取證手段來看,現在幾大賣場正在醞釀在經營區域安裝攝像頭,一旦聯網投入使用,則可以做到有證可查。當然,人工巡查也不可偏廢,各大賣場的管理人員會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巡視強度。
為了切斷黑導購和經銷商勾結的根源,犁庭掃穴,中關村鼎好賣場則出臺了新的政策,簡單說起來就是雙管齊下,既抓黑導購,而且還要深入下去,治理那些使用黑導購的經銷商。一旦發現某家店鋪使用黑導購,立刻關店停業整頓。重罰之下,不僅直接鏟除黑導購。而且以儆效尤,也讓其他欲行不軌的經銷商們感受到政策的嚴厲性。上述兩種手段為防治黑導購的“堵”術。
除了治標之外,在治本方面,鼎好賣場的策略是讓有實力的經銷商去填補賣場空白。近期,他們和一系列有實力的經銷商達成了入店協議,比如恒州蘋果旗艦店、神州數碼港、華碩玩家國度俱樂部、ACER旗艦店。通過這些品牌旗艦店,擠占無競爭力的小型經銷商生存空間,讓黑導購們失去經濟來源,行釜底抽薪之法,此為防治黑導購的“疏”術。
從賣場管理方的這些手段來看,他們實際上也是在根據實際情況執行國家有關部門對中關村賣場欺詐現象治理的政策。
根據這兩年國家政策的精神,中關村賣場一方面要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另外一方面則是整頓經營環境。不過,國家政策畢竟只是一個戰略性指導性的方針,真正落實還需賣場管理方細致的操作。
相信在疏導與治理雙管齊下的治理下,中關村IT賣場的經營環境會有較大的改善。但筆者也注意到,無論策略如何得當,也需要中關村地區各大賣場的聯動。否則按下葫蘆起了瓢,并非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