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cn.com.cn/uploads/allimg/140521/0T4425544-0.jpg)
![](http://www.ccn.com.cn/uploads/allimg/140521/0T442E96-1.jpg)
圖1:今朝
圖2:昔日
編者按 曾幾何時,與北京中關村一樣,多數城市的電子市場都是當地知名地標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不良經營行為的泛濫,各地消費者對于電子市場的消費體驗怨言日 盛,消費投訴與日俱增,賣場經營業績也在逐年下滑,商戶退租現象不斷涌現。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消費體驗,也為IT產品企 業提供了新的營銷渠道。那么,傳統電子賣場在此次的電子產品消費模式轉變過程中,能否順利脫困并能實現華麗轉身?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從本期 起,本刊將就中關村等電子賣場的困境和轉型進行深入報道。
“沒法干了,一天哪有多少人買!”說起電子市場的衰落,自1996年起一直在北京中關村各大電子市場租賃攤位經營的何女士有些傷感,“點點鼠標 就能買到滿意的產品,誰還來中關村湊這個熱鬧,還冒著被騙的風險呢?攤位十有九空可能有些夸張,但從前年開始,三成左右的攤位開始長年空著,租不出去 了。”
事實上,早在2011年前后,整個電子產品的消費生態就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全國各地類似中關村電子賣場的電子市場,經營業績顯著下滑,大量 消費者被更為直接、透明的網絡購物深深吸引,蛋糕被電子商務逐漸奪取。2011年6月30日,曾經是北京中關村傳統電子市場三強之一的中關村太平洋數碼城 正式關張。
退租已成不可逆轉的潮流
自去年底開始,2006年開業的中關村億世界電子賣場遭遇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商戶退租潮。另外,與億世界相鄰的鼎好、海龍兩大賣場雖然仍是中關村 最為熱鬧的賣場,但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商戶空置。“電子賣場將死”的傳言在中關村的商戶間急速蔓延。“退租是必然的,一天做不成幾筆生意,掙的錢不夠租金 和人員工資的,那還干個什么勁呢?很多攤位都是靠著往外地批發那點生意在苦熬!”說起近年來客流的變化和攤位經營的艱難,從事服務器組裝生意近10年的鼎 好電子市場商戶趙先生言談之中有些苦澀:“我左邊這3個,對面的3個,已經空了整整3年了。只有正對面這個攤位曾經租出去過不到3個月。”
記者在中關村各大賣場實地采訪時看到,大部分賣場內都出現了三成以上的空攤位,購物的人流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少。
有數據顯示,雖然中關村部分電子賣場的租金逐年下滑,但仍然出現了大量退租的現象。
“一來生意越來越差,二來多數的攤位都不是從業主手里直接租賃的,好多都是倒了好幾手,商戶實際支付的租金太高;三是銷售利潤越來越低;四是環 境實在是太差了,那么多騙人的,這生意還好做得了?”去年剛剛清退所有攤位的劉先生多少有些遺憾:“在中關村呆了七八年了,真退出去還是有些舍不得,但沒 辦法,生意就是生意,不掙錢怎么做。”
調查發現,與北京中關村一樣,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地的傳統電子賣場目前都面臨商戶大量退租的現象。許多商戶都表示網絡購物對客流的影響相 當大,傳統的電子賣場不管是價格、便利性和客戶體驗,根本沒有競爭力。而且,傳統賣場近似農貿市場的消費環境,各種拉客行為和欺騙陷阱,與這些賣場的高科 技產品市場定位格格不入。
“現在一說,都把競爭壓力指向電商,好象都是電商給逼死的,其實并不那么簡單。不信你看看,網上有關于賣場的好消息嗎?盡是些坑蒙消費者的事 情。”說起電商對傳統賣場的競爭壓力,有近10年工作經驗的河北石家莊某電子賣場負責人許先生認為,“賣場商戶誠信下降,水貨、假貨、轉型等等欺騙消費者 的情況太多,騙一個就傷一片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改變了自己的消費習慣,直接找電商購買,省心啊!”
肆無忌憚的“行騙”摧毀消費信心
在京東等購物網站家喻戶曉之前,生活在北京甚至石家莊、太原、濟南等地的消費者,在購買數碼產品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中關村。之所以這樣,是 因為許多消費者以為,中關村賣場的價格理所應當是全國最低的,至少應該是北方最低的,因為這里是整個華北、東北、西北地區數碼產品的批發集散地。而其他地 區的電子賣場也以同樣的理由吸引著周邊的消費者。
然而,真正有過在中關村之類的電子賣場購物經驗的消費者發現,被騙和花冤枉錢的現象極為普遍。“去過幾次,被騙怕了,我現在從不去中關村,有快 3年了吧,都是在網上買東西,至少沒必要那么緊張兮兮地要去擺脫那些拉客的,明碼標價,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而且也不怕水貨、假貨,更不用擔心被銷售人員 騙,本來是想買這個型號吧,卻被騙多花冤枉錢買一個更差的型號。”有過多次被騙經歷的北京消費者郭女士想起當初的購物經歷仍然心有余悸,“都是明目張膽 的,去那兒不被騙不容易,一是得懂產品,二得能經得起誘惑,三得有點膽量敢于拒絕。”
近年來,有關中關村等電子市場坑蒙消費者的新聞不絕于耳,百人以上的集體消費維權事件時有發生。許多不良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對產品和行情不熟悉,肆無忌憚地以“轉型”等方式欺騙消費者。
從歷年來接到的消費者投訴來看,之所以出現大量的消費欺詐投訴,主要是因為電子產品的型號眾多,即使是同一個品牌同一個型號的產品,也有很多種 不同的配置,魚龍混雜,消費者無法辨別。不良銷售人員們就利用這些特點來欺騙消費者,或者拿低配機冒充高配機來賣,或者就采取假升級、推薦其他品牌和型號 等等方式變相加價。另外,由于賣場管理部門對于不良商戶的欺騙行為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缺乏對消費者維權的支持力度,導致欺騙行為更加肆無忌憚。“很多跟 明搶沒什么區別,你愛上哪兒投訴上哪兒投訴去,甚至敢帶你去市場管理處,勸你報警等等。市場管理部門也好,警察也好,去法院集體訴訟也好,對這些不良企 業、不良行為根本就沒有震懾力。”說起中關村等電子市場欺詐消費者的陋習,在中關村經營近20年的王先生不無感慨,“你想想,換成誰都委屈,退貨退不了, 投訴沒人管,只能打掉門牙和血吞,那是什么滋味?但凡有第二種選擇,誰還會再來這種地方呢?很多人路過中關村的賣場,就像躲避瘟神一樣,希望快點讓自己遠 離這個地方,更甭提進去購物了。”
消費體驗改變消費模式
此前,在北京,一說到買數碼產品,消費者自然會想到中關村電子賣場,因為這里是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數碼產品集散地。在外地,消費者也會不由自 主地想到當地的電子市場。然而,當消費者有過親身的消費體驗之后,對于此類市場的好感就會大幅降低,部分消費者甚至由此產生了難以言表的厭惡情緒。“高科 技產品市場,應該是有科技氣息的,消費氛圍起碼應該是干凈、整潔、忙而不亂的,銷售人員的素質起碼應該是懂科技的。這些你在中關村也好,在全國各地的電子 市場也好,根本就感覺不到,從業人員素質低,購物環境糟糕,亂哄哄的跟農貿市場差不多。”聲稱20年只有兩次中關村購物經歷的北京消費者戴先生對于電子市 場的感覺非常不好,“去那種地方,愉快根本就談不到,能不被煩、不被騙就算燒高香了,犯得著為省那點錢去受那份罪嗎?真的,去中關村,整個兒就感覺是去冒 險。”
調查發現,與戴先生有著同樣經歷和感觸的消費者大有人在,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因為在電子市場的不良消費體驗而改變了自己的消費模式。北京中關村、 深圳華強北等全國知名電子市場,都因為同樣原因,導致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日漸淡化甚至模糊。而以京東、天貓等為代表的網上商城卻以完全不同的消費體驗,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對中關村最合適不過了,中關村就是作死的。稍微懂行點的人都知道。中關村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其實就是三 大法寶,拼裝、盜版和行騙。盜版和拼裝就不用提了,沒有盜版和拼裝就沒有中關村。”已經在中關村打拼近20年的北京經銷商趙先生感慨萬千,“以前的中關 村,戴著高科技光環,很多消費者來購物都是帶著朝圣的心態的,現在呢,象躲臭狗屎似的。為什么呢?騙局太多,環境太差了,與高科技格格不入,消費者沒那么 好騙。與其說是科技進步,電商兇猛,還不如說是賣場自己作死的。滿眼都是騙子,滿眼都是亂哄哄的,誰還來呢?消費不僅僅就是買那些產品,過程是否讓消費者 感覺方便、舒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