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職場中,越來越多的白領人士意識到:“能力學歷一個都不能少”,他們積極充電,提升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后學歷時代”到來了。
1、學歷充電更上一步新臺階
烽火科技的小黃畢業于一家職業院校大專,當初跟他同期進入公司的還有四個人,三個都是名牌大學的本科生,一個是碩士生。
起初小黃心里有些打鼓,論學歷自己并不占優勢,往后的發展可要遇到競爭對手了。果不其然,在實習過程中,區別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由于實習環境苦,條件差,不到一個月,其中兩個名校生竟然不辭而別。剩下的兩個雖然堅守崗位,但在技術操作上,卻只知道按部就班。小黃腦子活,更善于跟周圍老同事搞好關系,在技術上還搞出了一個革新,他的技術成活率比別人高出五倍,這頓時引起公司上下的關注,總經理親自發話:一定要給這個年輕人安排一個合適的崗位,最大發揮能力的平臺。
小黃非常清楚,由于學歷不夠,自己的選擇余地比那些名校生要少,不過這也給了他安心在一個平臺上發展的機會。雖然實踐能力很強,但小黃還是發現了,在綜合素質和學歷能力上,他和高學歷同事有差距。
去年,小黃去一所高校進修本科學歷,在學歷和工作的過程中,小黃發現,他對自己的需求更了解了,由于擅長與人打交道,他決定兩年之后,奠定一些技術基礎之后,轉向營銷。技術性營銷這類復合型人才,勢必成為未來更搶手的人才。
2、相互結合 學歷能力要雙贏
關于學歷和能力的關系,不少職業教育機構人士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北大青鳥“學士后”課程負責人認為,從職業角度上看,學歷肯定是不能跟能力劃等號,但是學歷卻代表著一個人的教育經理和過往經驗。英雄固然不問出處,但是在科技化的世界里,高學歷必然會成為社會的主流和中堅力量。因為很多技術性和專業性的工作,并不是靠后天努力和培養所能解決的,必須有專業的教育經歷。可以說無學歷的人的成功機會會越來越少。學歷這個東西分階段的,基礎崗位文憑依賴性不強,到了領導層就凸現出來,高學歷的人也許更善于學習,掌握到行業外延新知識,思維更有深度,學歷有時不是別人對你的要求,而是崗位的要求。像北大青鳥“學士后”就是完美著
北大青鳥中關村校區宋校長認為,有能力有學歷的人才是時代所需的人才,加上機遇就是成功,在現代社會,將能力和學歷孤立來說已無實際意義,在后學歷時代,職場人更應注重現實規劃和理論學習的結合,這才賦予學歷和能力雙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