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2013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演講集萃

日期:2013-11-12  來源:《中關村》
[字體: ]

 2013 Zhongguancun Forum Annual Meeting Highlights Opening Ceremony Speech

  時間:2013年9月12日(上午)地點:國家會議中心大宴會廳A廳主持:徐冠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長) 

  與往屆相同,本屆論壇仍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6家單位主辦。論壇主席、中科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擔任開幕式及大會主持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發表主旨了演講;瑞典查默斯大學教授、歐盟“超薄石墨烯”項目負責人加·凱納雷特(Jari Kinaret),小米科技[微博]CEO雷軍[微博],硅谷銀行董事長魏高思(Ken Wilcox),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雅虎公司全球副總裁、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創始人兼總裁張晨等先后在大會主論壇做了精彩演講。

  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決定性力量

  茍仲文

  北京市委常委、中關村(6.08, 0.03, 0.50%)管委會黨組書記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決定性力量,世界科技也正處在新一輪革命的前夜和拂曉,一些重要的前沿領域和重要方向已經出現了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前沿技術發展也處在多點、多元、群發突破的創新密集期。世界主要國家為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把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出臺了一系列創新戰略和行動計劃,加大了科技創新投入,努力保持科技前沿的領先地位,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中關村擔負著我國科技創新示范的重任。面向未來,中關村將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進一步吸引積聚國際科技資源,廣泛參與高層次的國際科技交流,搭建國際化發展的服務平臺,提高首都科技發展國際化的目標,以及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李萌

  科技部秘書長

  當前全球范圍內有兩件大事正在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已經發生了五年,深層次的影響仍在繼續,走出危機仍需時日。二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兩件大事,一件是危機,一件是生機,中國在人均六千美元處于中等發達階段碰巧遇見了這兩件大事,唯有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要素驅動的老路盡快地轉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才能有效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為未來的發展打開新的空間。為此,中國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提高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進行部署,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近年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節能環保領域的創新呈現群體突破、交叉融合和深化發展的態勢,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也呈現多變和多樣的特征,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日漸清晰,對未來科技乃至未來人類生活生產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跟上這個趨勢就是機遇,跟不上這個機遇就變成了挑戰。我們正在加強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還要發揮土壤和環境作用的文化創新,有效地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區域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特別要發揮好國家高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載體作用。我們將繼續支持中關村示范區的先行先試,加強高新區的引領作用,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推動中國的產業不斷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

  綠色增長的價值

  詹姆斯·莫里斯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綠色GDP是什么概念呢?我想說的是,GDP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包括生產層面和消費層面經濟總量的方法,在一年之內產出和消費了什么東西。而GDP卻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年內人們的經濟活動中到底產生了什么樣的幸福感覺。在我們標準的GDP衡量模式中,應該包括資源的增長或資源的下降。到底你的資源是否在年終實現了增長,或通過經濟活動下降,這些是應該考慮進去的。要考慮到環境方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所謂綠色GDP的核心概念。

  增長越快未必越好,增長越快意味著對未來會更好,但是犧牲了今天的快樂,往往這是一個需要平衡的代價,也許你愿意今天享受得更多,而增長得慢一點,這也是一種想法。如果人們整天只想著經濟增長的話而不是很好地享受今天,這也是令人遺憾的。

  將科技成果轉化成技術應用

  加里·凱納雷特

  瑞典查默斯大學教授、歐盟委員會石墨烯旗艦技術項目負責人

  “超薄石墨烯”旗艦項目將會在10月1號開始在全球層面進行融資,到2016年總體的融資額將會達到5000萬歐元。在十天之前我們在布魯塞爾宣布了這個項目,許多科學家參與到那次項目的啟動儀式,包括紐約時報和其他的媒體都紛紛做了報道。對“超薄石墨烯”的利用,很多材料并沒有得到合適的使用。最終的碳制品,它的密度是非常強,而且非常靈活。這些整合之后能夠在技術層面應用到不同的領域,比如像電信領域,包括消費電子領域以及塑化領域。而且石墨烯是一個透明的材料,導電性也非常好,在觸摸屏行業也廣泛應用。對于那些電子產品來講石墨烯是一個非常好的表面涂層材料,可以實現輕量化。在健康領域和醫療領域我們發現一個現實,石墨烯的分子材料和其他的材料相比都是滲透性非常之強的,因此可以在分子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石墨烯目前正處于研發的初步階段,跟石墨烯相關的還有其他一些材料將被發明出來。石墨烯是其他若干材料非常重要的基礎,但重要的是,你可以把所有的材料進行融合,然后開發出一些人造的材料。對我們來說,它可能需要具體的應用領域。石墨烯不管是從學術上實驗上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技術,希望大家關注這個技術。

  小米是怎么做起來的

  雷軍

  金山軟件[微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覺得小米能夠做到今天的規模,和四點相關。第一點,人。小米最核心的是八個人創辦的,有三個中關村的創業者,有五個是外企的高管和從國外回來的人,有點土洋結合。和其他的創業團隊不一樣的是,平均年齡是40多歲,在中關村創業史上,相對來說有比較豐富的創業經驗,很多人覺得,中國的創業應該和美國一樣大學生創業,但是由于中國的教育系統問題,在中國成功概率更高的是有經驗的創業者。

  第二點,模式。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了15年,到今年由于蘋果的興起,一種更新、更酷的模式開始了,就是軟件和硬件相結合、并和互聯網相結合的“鐵人三項”的模式開始了,這個模式的難度在于,對于人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會互聯網,還要有做硬件能力,還要會做軟件切入的能力,要把這三個能力匯聚在一起,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點,創新。我覺得小米除了模式領先以外,在技術創新上也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我們非常創新地做了智能電視。我們的電視首先是一個大屏幕的電腦,電視只是其中一個功能而已。我們就是這樣做了一個漂亮的電視,一個顛覆性的創新。

  第四點,小米在企業理念上也有自己獨到的東西。我們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就研究什么樣的企業能做100年,后來我們找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同仁堂(18.70, 1.03, 5.83%),同仁堂能夠活300年的基石是做東西用真材實料,所以小米也注重真材實料。在做產品的時候,我們怎么能夠把產品賣好呢?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超預期、高口碑的產品和服務,在這一點上,我們在學習海底撈。

  中國需要更多透明性

  魏高思

  浦發硅谷銀行行長,兼任硅谷銀行董事長

  今天我的角色是新的合資企業銀行的董事長,我們的合資企業包括硅谷銀行和上海浦發銀行(9.97, -0.01, -0.10%)。我們的銀行將重點全方位放在創新領域的企業,而且是針對中國企業。對于中國未來的創新,我篤信不疑。中國已然變成了一個創新之國。而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意見和建議。比如說中國現在有許多發展的瓶頸。一是資本市場,要么太貴,要么風險太高。二是資本的分配流程和模式不是特別成熟。三是知識產權沒有辦法保證,因為在這方面經常缺乏透明度。過去三十年,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技術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在資本方面的支持,不光是提供債務投資,還有股權投資。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我覺得總體來說,當中國對自己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時候,會衍生出對知識產權的整體保護政策。透明性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是在我看來,在中國這個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在很多情況下,我發現大家的提供的數據不可靠,也不是企業家關注的數據。有些時候我們不能把資金投入到不透明的企業中去,因為我們不知道財務狀況是什么樣的,所以我沒有辦法保證投入資金能夠拿回來。

  3D打印對裝備制造和材料技術的影響

  王華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航空科學和技術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3D打印在全世界都比較熱,3D打印另一個詞是“增材制造”,俗稱是3D打印。3D打印會改變現在的生產模式,甚至人的生活方式。飛機會被打印出來,汽車也會被打印出來。去年奧巴馬發布了一個重振美國制造業的計劃,目標是建立10個研究院,其中第一個研究院是國家增材制造研究院。3D打印是有了計算機信息技術之后產生的一種數字制造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材料逐層往上增加,通過黏結劑把粉末粘在一起或者通過電子激光進行焊接。我個人認為,它更大的潛力不在一個外形,而是一個本質。現在3D打印炒得很熱,我個人對它的分類方法,一是做非金屬零件,是80年代期間出現的技術;二是裝備的直接制造;三是生物制造,比如所謂的細胞打印,以后也許有朝一日,我們的心臟可以打印出來。

  3D打印的核心是在制造零件的時候制備材料,材料和制造是一體化的,是實現高性能材料的數字制備和復雜結構數字制造一體化。這對未來的裝備制造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可能對一部分構件的制造是變革性的影響。二是對裝備當中構件的材料技術也將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具有影響力的未來前沿性技術

  華強森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時代,幾萬年以來的創新,可以說和我們今天的創新相比都是非常緩慢的,在過去50-100年中,創新在不斷加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創新的時代對企業家而言是一個機會。今天我想給大家提供有關創新的三個重要問題以及結果。第一,創新的速度,我們未來會看到多么快的創新發展速度和變化速度,技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在未來5-10年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第二,他們將會在多大層面上產生影響,知道這些之后,會發展多快,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第三,大的經濟方面的區別。這三點也就是“多快”、“能產生多大的影響”,以及“在多大范圍內能產生影響”。

  我們做了一個技術的清單,其中選了12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首先第一點是IT,IT技術不光是在這一個類別里,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技術領域,我們使用這些技術做控制,它會極大地改變我們對日常生活的駕馭和管理。第二類別是機器為人工作。第三類是能源,大家看一下在能源方面的技術發展在過去幾年呈現出加速度發展的態勢,包括能源的存儲,包括電池的存儲,還有先進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技術,不光是頁巖氣,已經極大地改善了傳統能源的供應。最后兩個是所謂的基石,包括下一代的技術,它們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都是序列技術。基因經濟學——基因技術的發展比經濟發展的速度更快,甚至有些時候超出了傳統經濟的發展路徑和速度。

  創新聚實力,硅谷零距離

  張晨

  雅虎公司全球副總裁、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創始人兼總裁

  美國硅谷過去二三十年里在全球創新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而雅虎作為互聯網公司的鼻祖,是硅谷創新生態系統里很重要的一員。

  硅谷的成功元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硅谷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首先從人才方面,硅谷集中了全世界頂尖的人才。另外,在硅谷,大家對失敗有很高的認可度。

  我們講到國內的時候總會提到本土公司和跨國公司,在美國高科技行業中基本上沒有本土公司這個概念。國際化的思維貫穿行業的始終。這種全球化的視野也是美國創新領跑全球的原因之一。

  中關村要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縮短與硅谷的距離,還需要什么要素呢?從我的角度看,是中關村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的項目和大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大國跨國公司如何幫助中國的創新呢?我認為有幾個方面:第一,提供世界級的核心項目。雅虎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我們不但把難度非常大的全球項目拿到中國來,我們也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成果,有了世界級的項目。第二,平臺級的產品。第三,國際化的視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