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京腔十足的普通話,1米86的高大身板,頂著一頭與80后極不相符的花白頭發,面對鏡頭,顯得有些拘謹,會時不時交叉揉搓著雙手……這就是段劉文。 他是“中關村之父”段永基之子,也曾是以身試法的“淘”孩子,他棄醫從商,獨立創業,短短幾年,將50萬元的“小作坊”打造成為市值數億元的大企業,成為 從富二代到“創二代”的經典案例。
以身試法的“淘”孩子
中關村的新創業者聽到“段劉文”的名字,往往會倒吸一口氣,“段劉文啊……”因為他的父親是被譽為“中關村之父”的四通集團董事長段永基,在中國企業界,像是一個傳說。
父親段永基是段劉文的英雄。
1981年,段劉文在北京出生時,段永基還只是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研究生。
段劉文5歲時,段永基從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被調至四通集團擔任副總經理,正式踏足商界,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政商界人士對他的韜略都相當敬佩。
學習成績不出眾,又非常調皮,父親沒有在段劉文高中畢業時就送他出國求學。段永基覺得還要再沉淀一下,“再看一看”。因為那時候在國外,“家門口開跑車的、染頭發的、抽煙的,大部分是中國學生。”
留在國內上學,父親希望段劉文一是能學點規矩服管教,二是能學一套自成體系的東西。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成了首選。
“肯定排斥啊!”聽到軍事學校有那么多的規矩,段劉文決定以身試法試探一下學校的底線。學校規定周一到周五不允許出校門,周末有10%的名額 能夠外出,但必須遞請假條,由校方審批后分配到各個班級。“你要去哪?你要去干什么?你跟誰去?你要去多久?”面對這么多的例行詢問,段劉文干脆“先出去 了再說”。
他甚至有種英雄式的自我安慰,“我這樣不占名額,對大家也挺好。”因為每天要進行不定時點名,學校發現段劉文不在校時也聯系不上他,只有等他 回來。“等我回來,學員隊會給我處分。當時認為處分在我能擔得起的風險范疇之內,現在回頭想想,其實還是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管理制度,為學校添了不少亂。”
段劉文把這個過程看作是他和學校相互適應的過程,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大概知道方向,就是這個下行是不是可控。不可控誰會拿自己去以身試法呢?”
大一上學期,段劉文就因為多次違反校規背了多次處分。但據他自己講,因為身材高、籃球打得還行,還有利用價值,所以學校并沒有開除他。
醫院高干樓里的年輕人
毫無懸念,段劉文被分配到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簡稱“301醫院”)呼吸科工作。
301醫院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是高干病房,只接納一定級別以上的高級領導干部就診;北樓是普通病房,對普通民眾開放。段劉文被分配在南樓, 日常工作包括照單抓藥、按時查體、匯報情況。雖然簡單輕松,但也很枯燥乏味。南樓病房里的那些高干們,年齡很大,喜歡找人聊天,段劉文沒事就常陪老干部們 聊天解悶。
行醫之前的人生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這種生活對于他來說,是一種無趣的生活。有時候更是一種折磨。
有一次,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村婦女在301醫院就診,她可能患有雙腎囊腫,情況很危急,需要做B超確診,但因為沒錢,她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對從 小衣食無憂的段劉文而言,這種現實無力感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消弭的,而且“有些醫生還有收紅包的情況,雖然這在當時是普遍現象,但讓我感覺不是很好”。
當他把辭職的決定告訴父母時,母親覺得放棄這樣的好機會實在是太可惜,而父親只說讓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因為女朋友(現在的妻子)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段劉文最后下定決心棄醫從商。
商機與經驗
2007年,段劉文回國探親,在和一群朋友聚會時認識了劍橋大學博士孫剛。此時,孫剛正從美國GE醫療公司辭職,打算回國創業。孫剛在博士階段研究的課題是多穩態液晶技術。
也正是在這一年,全球電子書市場爆發,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了Kindle電子閱讀器,加上此前已經將電子閱讀器商用化的索尼、iRex等公司,全球電子書市場在當時被稱為充滿希望的行業,帶動整個產業鏈陷入一種盲目樂觀中。
電子書產業的上游是低功耗的靜態顯示屏幕,多穩態液晶技術是電子書屏幕首選的一種品質較高的材料,電子書屏幕也被稱為電子紙。段劉文認為這是 最好的創業契機—好的技術、巨大的市場潛力、優秀可信賴的團隊。他和幾個朋友湊了50萬元啟動資金,在中關村北理工留創園創辦了漢朗光電。
公司創辦之初只有5個人,4名工程技術人員加上段劉文。
剛開始接收簡歷面試時,他常常不知道怎么開口,“我從來沒有面試過。”他坐在面試主考官的位子,對面的人一眼看穿了他,先發制人:“你準備好 了嗎?”段劉文趕緊說:“差不多了。”對方又說:“那咱們開始吧。”段劉文說:“好。”他突然覺得好笑,“就成了我被面試一樣,被他拎著走。”
這種技術性的經驗還能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成熟起來,最難的是“開除人”。第一次因為取消某個業務板塊而要勸退整個小組時,段劉文根本下不了決 心,“都是創業初期的團隊,是講感情的。你突然跟人家說,你走吧,其實自己心里很難受……”現在,段劉文知道,但凡這種事就要“快刀斬亂麻”。
經商最擔心的還是被騙。因為經費有限,開始時請不起專業律師,所有的商業合同都是段劉文和孫剛經手。“很苦,也鍛煉了這方面的經驗,不過后來 發現還是有些東西看不懂,看不出來。有時候,人家大公司在這些法務中設很多個陷阱,就是他們自己設計的這些模式,你要是不能自己看出來的話就容易被繞進 去。”有一次,段劉文看出一份合同對方是在不停地壓價,他同意了價格,當時“把主合同看下來太累了,然后不懂也沒那精力看(附屬條款),然后就簽了繞進去 了”。附屬條款約定:這批產品生產完之后要以一個低價轉讓。“相當于兩頭吃你的差價,把你鎖得死死的?ㄔ谧约旱漠a業鏈里,我們就非常被動。”最后,段劉 文只能在約定的一年期到期后解了這個套。
段劉文很幸運,漢朗光電成立沒多久就獲得了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基金贊助,2008年還成功申請到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并成立了漢朗光電南京生產中心。
不過,創業公司發展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燒錢的速度。2009年,公司的資金已經非常緊張,融不到錢就得破產。段劉文拒絕家人的資助,他把目標鎖定在軟銀中國。
軟銀中國并不知道段劉文是段永基的兒子。當段劉文和孫剛帶著產品去見軟銀經理時,吃了閉門羹。為了獲得軟銀的青睞,段劉文和孫剛連夜加班,把 對方的頭像通過技術手段在屏幕上完整而清晰地顯示出來。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在軟銀辦公室門口蹲守,因為太累,打盹睡著了。他們最終獲得了軟銀融資。漢朗光 電隨后相繼在江蘇、廣東建立了研發中心和生產中心。
行業巨頭們的絞殺
商場如戰場,段劉文的創業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漢朗光電的電子紙還沒有規;a,巨鱷就已經張開血盆大口準備絞殺市場了。
臺灣元太科技公司的母公司永豐余集團是臺灣最大的造紙業上市公司,其掌門人何壽川一直鐘情于液晶面板市場,也是臺灣地區最早涉足此領域的公司。不過有一階段因為市場判斷失誤轉向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份額很快被臺灣友達等超越。何壽川一直想扳回贏面,重振聲勢。
2007年,元太科技收購了韓國電子紙公司;兩年后又以2.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E-link,成為亞馬遜Kindle和索尼Reader最主要的電子紙供應商,占據了全球電子紙市場90%的份額。為此,元太科技在江蘇揚州成立了獨資公司,主攻電子紙產品。
富士康的郭臺銘也覬覦電子紙市場。2009年,郭臺銘投資了廣州奧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早前, 廣州奧翼就獲得了軟銀亞洲基礎設施基金公司(SAIF)的投資。2014年4月,廣州奧翼與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共 同在電子紙市場發力,這樣的競爭優勢是目前的漢朗光電不具備的。
巨頭圍剿的市場也并不風光。在平板電腦的沖擊下,電子書市場份額逐步萎縮。2013年一季度,何壽川的元太科技凈虧損達到3363萬美元,對韓國電子紙公司也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市場反轉,漢朗光電再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獲得第二輪融資的情況下,段劉文必須尋找到新的市場機會。
ESL(電子貨架標簽)和汽車貼膜成為漢朗光電的新市場。前者的國內市場規模為500億元左右,后者也達到了每年300億元。但ESL在國內市場還是新生事物,推廣周期很長。
段劉文并不孤單。上海高通半導體、北京漢朔科技、無錫威峰等公司都在積極進入這個市場,搶占市場份額。在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面前,漢朗光電已經占領60%以上的市場份額。
經營中遇到問題,段劉文會去找父親討論。他們最近一次討論的是“互聯網思維”。父親一直以來的觀點是,“能趕上頭一班車,不管哪個行業,當然你要認定這個方向是對的,不一定你在第一節車廂還是第末節車廂,能趕上這班車,是很關鍵的一點。”
“我們是從傳統行業轉型到移動互聯網(行業)。之前開會的內容都是怎么降低成本,怎么去改造更便宜,怎么做硬件設計。移動互聯網 呢?我硬件不賺錢,但是我通過服務賺錢,我怎么去迎合客戶的想法。”目前,漢朗光電正在為國內某大型電商企業提供實現線上線下同價支付的服務。這種模式在 國內還是一個新的快速增長點。
“(當初選擇創業)我認為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下行成本是可控的;第二就是不至于說如果失敗了就傾家蕩產,或者就流落街頭。希望能夠通過奮斗達到設定好的人生目標”對段劉文來說,他并不是沒有退路,只是前進成了一種本能,有時,他并不否認,“我就是(為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