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王府井》實景再現 演員首次“披掛上陣”(圖)

日期:2011-04-09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小銅人”搬上舞臺,說書人做主持

   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單弦彈唱的街頭藝人……這些即將現身話劇《王府井》舞臺上的小銅人,都是刷滿銅器色顏料的“大活人”。4月7日,眾多演員首次“披掛上陣”,展示了劇中頗為精彩的幾段戲。

  國家大劇院歷時兩年全力打造的原創話劇《王府井》將于4月19日至5月3日開啟大幕。這部講述老北京故事、反映北京人精神與氣骨的話劇由鄭天瑋擔任編劇,著名導演任鳴執導,集結了強大的主創與演員陣容。在4月7日的彩排現場,導演任鳴說,“北京需要有代表北京人自己的作品。我們非常有信心,4月19日將會帶給觀眾一部令人震撼的、催人淚下的、發人深省的作品。”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評書大師劉蘭芳的弟子張金山擔綱主持人,他以“評書聯播”的方式,穿針引線,將整場發布會變成了一出聲色俱備、跌宕起伏的“好戲”。

  早在采訪之前,導演任鳴就表示,跨越百年的歷史僅僅是他創作的底色,沉浮于歷史大浪中的“人”才是他真正關注的亮點。而當天表演的幾段戲,正是對劇中人物最好的刻畫與注解。穿上戲服、畫上戲妝的佟壽春、喜爺、肖滿金等各色人物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特別是幾個王府井街上的小人物——店伙計、匾爺、蔡仙兒,話著家常,訴著辛酸。雖然沒有劇中主角們那激蕩人心的情感沖突戲,但撲面而來的京韻京味兒也極有看頭。


彩排現場


主創演員合影

  最值得一提的,由于這部戲容納了上下五十年的時代跨越,橫跨整條街上的無數商鋪,頻繁的換景為舞臺置景、舞美工程增加了難以想象的難度。而擔任舞美設計的高廣健獨樹一幟,首次將360度旋轉舞臺與升降機進行了完美的統一,不僅將帶給觀眾別開生面的視覺享受,更使得全劇一氣呵成,自然流暢。高廣健說,“雖然旋轉臺和升降臺是很多劇院成熟的硬件技術,但此番卻是第一次同時運用在話劇當中,這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

  除了對舞臺技術極限的最大化開發,話劇《王府井》還巧妙地引入了多媒體技術,作為《王府井》上部的重頭戲,1912年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場大火災,被表現得撼人心魄。相比話劇《茶館》、《天下第一樓》等許多老北京戲,《王府井》中多媒體的介入不能不說是京味戲中頗具創新性的一個亮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