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兩年內力爭每個社區有菜站(圖)

日期:2011-04-30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夜間12點蔬菜裝車,5小時后擺進北京社區菜市場。”山西天鎮綠澤園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菜店在地頭收購大白菜3毛7,在當地是比較高的;菜店售價5毛2,而當時社區菜市場賣9毛,超市賣1塊多。位于南花市大街的首家天鎮縣蔬菜直營店開業,由于減少了三道流通環節,東城區還對房租等給予適度補助,菜價比周邊農貿市場便宜了30%-40%。

  昨天,本市召開蔬菜零售網絡建設大會。會上,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積極推廣蔬菜零售新模式,力爭兩年內每個社區都有這樣“方便又實惠”的賣菜點,既解決農民“賣菜難”,又讓市民得實惠。同時,本市計劃采取政府收購和參資入股的形式,改變菜市場過度市場化的狀況,用兩年的時間補齊社區菜市場空白,力爭實現零投訴。

  去年下半年以來,本市開始探索創新菜店模式,目前有5類蔬菜零售終端新模式,包括直營對接模式、菜市場攤商公司化經營模式、在線銷售模式、批發市場建社區直營店模式和軍地共建整合資源模式。

  為在兩年內消除社區蔬菜供應空白點,本市計劃在3萬以上人口大型社區,采取社區菜市場、社區菜店、生鮮超市的組合做好蔬菜供應;3萬以下人口中小型社區,則采取社區菜店、生鮮超市、早晚市、流動售菜車的組合方式;在城市郊區,結合“萬村千鄉工程”,力爭使千人以上的大村在連鎖超市、便利店買到新鮮蔬菜。

  菜場選址及經營成本,對社區菜價有著直接影響。下一步,各區縣、各部門將結合地下空間清理、老舊小區環境改造等,改建廢置的鍋爐房、車棚等,挖掘社區現有資源,設立便民菜店和公益性露天早晚菜市。大力發展蔬菜零售直銷模式,增加本地和外埠蔬菜生產基地開辦社區直營菜店數量,積極發展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的社區菜市場公司化經營模式,鼓勵連鎖化經營。

  近期,各區縣商務、工商、規劃等部門還將聯合開展一次全面調查,摸清本區域蔬菜零售網點數量、業態結構、空間分布等基本情況,研究制定蔬菜零售網絡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本區域蔬菜零售網絡建設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同時,還將扶持建設一批“補缺”零售網點。

  新聞特寫

  “不出小區買到便宜菜,真方便!”

  走進幸福萬壽路便民菜站4號店,不足20平方米的菜站里經營著近50種蔬菜。西紅柿、黃瓜、大白菜……各種新鮮蔬菜整齊地碼放在貨架上。“看這黃瓜多新鮮,菜市場要賣兩塊一斤,這兒才1塊5。”陳阿姨拿起一根頂花帶刺的黃瓜放進小籃子,說起來這買菜的原因,她直言:“小區外就有兩個超市,一個賣得貴,一個便宜但菜不新鮮。”

  小菜店位于一個部隊大院里。以前附近居民買菜不方便,超市在5站地以外,“現在有了便民菜店,下樓走兩三分鐘就到,既便宜又新鮮還不虧秤,真方便!”正在挑油菜的閆阿姨感嘆。

  菜店價格比周邊超市便宜是怎么做到的呢?店長王金強介紹,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小菜店由倉庫改建而成,菜店沒有房租,但條件是菜價必須比附近市場低10%。

  “菜新鮮,和早市的價兒一樣。”程大媽住在相鄰小區,以前每天騎小三輪去早市買菜,單程就要20多分鐘,“現在溜達著就來買菜了,特方便!”葉菜不易保存,為了保證當天賣完,菜店一到傍晚還會降價促銷。

  除了價格實惠,菜店還為附近的老人和殘疾人提供送菜上門服務。“住3層的大媽隔天就讓我們送一次,已經是常客了。”王金強說,菜站是連鎖經營,從3月12日第一家開業以來,目前已有6家,平均每天售菜8噸。“未來,我們將招聘‘4050’人員來菜店工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