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舞團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不僅成為了全國現代舞的領軍者,更早已進入了國際舞壇的視野。5月18、19日北京現代舞團將登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以一臺名為《問·香》的精品集錦演出慶祝自己的15歲生日。
5月5日,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高艷津子向媒體闡釋了她對即將上演的《水問》《談·香·形》兩部舊作的重新解讀、詮釋和呈現。并由舞者在現場展示了其中的精彩舞段,動靜相宜的舞姿傳達出對生命狀態的深邃思考。
15年求索之路:從“舞蹈作坊”走來
15年前,北京現代舞團悄然成立,從最初的“作坊式”藝術創作,到今天的民辦非營利國際藝術創作交流中心,引起國內外舞蹈界的矚目,也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舞蹈風格。
此次,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問·香》是“北現”成立15周年的一次特別紀念演出。構成這臺演出的兩個作品思考角度截然不同,《談·香·形》是對社會生存的感知和思考,《水問》則是對內在精神世界的體驗與悟道。藝術總監高艷津子認為,“北現”特別為國家大劇院策劃的這臺演出,之所以有意思,正是因為這兩個作品的不同,形成了很大張力。北京現代舞團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是一次面向更多觀眾的自我展示,也希望從中彰顯更強的舞蹈藝術張力。她表示:“我無法預料觀眾將會從中獲取什么樣的感受,也許有人喜歡,有人不解甚至不喜歡,但是我知道這兩個作品都是來自真誠的思考和舞者的投入,這樣才有了這兩個作品,才讓這次演出有了靈魂。我們希望將發自身心靈的體驗呈現在觀眾面前,彼此對望、關照。”
《水問》一次東方女性的靈魂歷程
“你站在有霧的地方,我卻看見幾百年前的晴朗。”2007年,高艷津子為荷蘭舞蹈節開幕委約創作《水問》時寫下了這樣的注解。當年的演出,由《水問》和荷蘭編導Anouk van Dijk的《福佑》組成上下半場,命名為《世界女人》。兩位來自不同文化卻同樣杰出的女性藝術家,雖然有著不同的盼望、價值觀和傳統,卻同時用舞蹈分享著全世界女性共同的堅強與柔韌。那一年,這臺演出成為剛成立的荷中文化基金會的首個資助項目,并在荷蘭全境巡演16場,觀眾共計2萬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
《水問》的英文名稱offering,即供養的意思。這個舞蹈是在中國文化背景即佛道儒綜合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上善若水”,世上至善至美之物莫過于水,在高艷津子的《水問》中,人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安靜空靈的世界,充滿溫柔和虔誠的氛圍,令人始終處在一種舒緩流動的狀態中。有評論稱,這部作品的編舞“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戲劇性,幾乎成為一次靈魂的歷程。”
“鏡-競-靜-境-凈”融匯成一抹《談·香·形》
高艷津子的藝術靈感不僅來源于她的傳統與功力,同時也滲透著她的哲學觀,她的作品中總是散發出來自自然界神秘的能量,呈現出一個既充滿沉思、和諧又充滿靈動、令人驚嘆的世界,徹底打破“傳統”、“現代”、“東方”、“西方”的局限。《談·香·形》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這部首演于2002年作品,靜中充滿禪意,思想的聲音借助身體語言淋漓表達。舞者的肢體像夢一般飄舞,如水一樣奔流,整部作品沿著“鏡——競——靜——境——凈”五個字組成的宿命式的軌跡發展,編導高艷津子將她對生命的感悟融成一抹“談香形”, 身在交“談”,心在放“香”,更是靈魂顯“形”。
相關資料:
關于北京現代舞團
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現代舞團,以推動本土藝術發展,在尊重和延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當代藝術作品為己任,十五年間已經成為在國內外聲名卓著的重要藝術團體。
十余年里,北京現代舞團推出了數十部優秀作品。從1996年 2月北京保利劇院創團首演《紅與黑》,到2005年10月應文化部邀請赴美在華盛頓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參加中美兩國領導人互訪期間的“中國文化節”演出,到2006年接受新加坡藝術節、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委約創作,再到2007年受邀創作荷蘭舞蹈節開幕作品,北京現代舞團的作品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并獲得諸多好評。
北京現代舞團作為中國現代舞藝術領域最重要的專業團體之一,除了純粹的藝術創作外,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北京現代舞團在國內參與了許多重大演出和文化項目,如接受CCTV委托拍攝仟禧年第一線曙光慶祝儀式,并通過衛星向全世界直播;策劃、演出九運會的閉幕式,奧運會徽揭幕儀式等等。還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之邀于2004年10月陪同胡錦濤總書記出訪南美,并在南美10多個重要劇院和市政劇院做專場演出;2009年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北京現代舞團隨同國家領導人出訪以色列,于特拉維夫及海法做了專場演出。北京現代舞團已經成為高速發展的中國的“現代面孔”。
為推動中國本土藝術發展,創造交流平臺,從1999年開始,舞團開始推動一些公益性和普及性的藝術項目。北京現代舞團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現代舞展演”,吸引國內外數十家知名專業現代舞團體參加,促進了國內、國際藝術家的互動、交流和創作,尤其在大學和藝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對現代舞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和普及起了重要的示范和帶頭作用。
十五年時間,北京現代舞團已經成為中國現代舞發展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平臺,不但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來舞團做常駐項目和合作創作,北京現代舞團的藝術家們也多次接受國際著名藝術節的委約創作和參演邀請,包括德國柏林藝術節,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博羅尼亞當代表演藝術節、東京國際當代表演藝術節,法國里昂舞蹈雙年展,新加坡藝術節,漢城創舞藝術節,洛杉磯夏季音樂會,德國皮娜鮑什舞蹈節暨藝術家聚會,比利時“歐羅巴利亞”藝術節、加拿大舞蹈節等等。
北京現代舞團國際演出邀約不斷,從03年到現在,北京現代舞團應邀在歐美最主流的劇院進行過逾百場的專場演出。在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紐約喬依斯劇院、洛杉磯的MUSIC CENTRE、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威尼斯馬可波羅劇院、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等地的專場演出及世界巡演更標志著北京現代舞團已經成為國際一流的舞團,使北京現代舞團(BMDC)成為重要的文化品牌,在美洲及歐洲形成了非常好的信譽和口碑以及固定的劇院網絡。
關于高艷津子
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創團舞者。1995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現代舞專業,同年底加盟組建北京現代舞團。高艷津子的藝術靈感不僅來源于她深厚的傳統舞與現代舞功底,同時也滲透著她的哲學觀。她的作品中總是散發出來自自然界神秘的能量,令人驚嘆的每一次旋轉,徹底打破“傳統”、“現代”、“東方/西方”的局限。她的舞蹈風格和作品不斷受到國際關注,被評級為“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且變化多端,舞臺呈現總是超越想象。”高艷津子多次受到德國、法國、意大利、韓國、新加坡、日本、英國、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的重要藝術節、藝術機構的邀請,進行創作及演出。1999年她的作品《界》獲得第十二屆國際現代舞編舞大賽最高大獎GRAND PRIX;2004年其應德國柏林藝術節委約創作的現代舞劇《覺》倍受藝術節組委會好評;2006年作品《覺》受邀赴羅馬參加歐洲藝術節,被歐洲權威舞蹈雜志《DANZA&DANZA》評審團評為“2006年度最佳演出”;2006年為威尼斯雙年展委約創作的作品《三更雨·愿》在威尼斯世界首演時得到觀眾的全場起立致敬,被藝術節藝術總監稱贊為“超越了想象極限的美”;2006年受新加坡藝術節委約創作的藝術節開幕演出作品,受到了新加坡總統的高度贊揚;2008年接受皮娜?鮑什女士邀請創作舞劇《如是我聞》,在“皮娜·鮑什和朋友們”藝術節上成功首演;2009年與加拿大Wen Wei舞團合作編創舞劇《皮膚之下》,作為閉幕大作在2010年加拿大舞蹈節上世界首演,并于2011年于加拿大成功巡演10場,被觀眾、媒體、藝評人交口稱贊為“不可多得、令人感動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