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霸氣時裝的“黑人猴王”在音樂中炫酷亮相,來自美國百老匯的主創團隊以《西游記》為核心,用花果山群猴的街舞表演和hip-hop說唱,突出東方色彩和國際元素的結合。在進行中的首屆“中關村國際音樂劇節”上,社區工作者、殘疾朋友等數百人,日前走進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欣賞大型原創音樂劇《大夢神猴》在北京的首輪演出。在11月18日-26日首輪演出后,該劇將在全球巡演和駐演。
音樂劇(Musicals),又稱歌舞劇,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臺藝術。它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西方的音樂劇在百年多的商業表演中總結出一整套成功的市場運作手段,并涌現出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劇目,如《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歌劇魅影》、《音樂之聲》、《獅子王》等。
首屆中關村音樂劇節以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演藝大道為中心設立主會場,期間展演的劇目有經典文學巨著的重新演繹,如音樂劇《曹雪芹》以紅樓夢、曹雪芹以及他創作《紅樓夢》時所居住的黃葉村作為立意點,為經典題材提供全新的觀賞視角;有改編自人們熟知的《妻妾成群》故事的大型原創民族音樂劇《大紅燈籠》,使觀眾沐浴在東方神韻中。還有西方名劇《發膠》以及薈集了多部西方經典音樂劇的“百老匯音樂劇之夜”,將最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音樂劇帶到中國,讓國內觀眾一飽眼福;更有大膽啟用“學生團隊”、展現青年學子青春風貌與精神世界,由北京大學音樂劇公益課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兩部音樂短劇《時光機》《四手情誼》……
音樂劇《大夢神猴》以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大鬧天宮”為藍本和素材,圍繞神猴的一段夢幻經歷展開,重新演繹中國原創名著《西游記》中的經典傳奇故事。由百老匯團隊擔綱制作的這部音樂劇,以全新的視角和演繹方式,將家喻戶曉的中國“超級神猴”打造成了頗具國際范兒的英雄。
該劇是由百老匯知名團隊James Racheff編劇 、Louis St. Louis做曲,主創陣容都來自世界一流的美國百老匯。制作人兼導演托尼·史帝麥克(Tony Stimac)是出品過《美女與野獸》、《阿依達》、《喬的咖啡屋》等作品的美國音樂劇公社的藝術總監,制作了超過60部原創音樂劇。編劇James Racheff曾參與過《哦!凱伊!》等音樂劇的創作;作曲Louis St. Louis曾獲得格萊美音樂獎;該劇的中方導演胡曉慶是《媽媽咪呀》音樂劇的中方導演。
出品方北京根華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田甜介紹,組成如此超強陣容,是想打造一部以中國原創作品為核心、突出東方色彩和國際元素的中國劇目。20多年來,音樂劇在中國傳播迅速,尤其是近期《媽媽咪呀》、《貓》等音樂劇在中國的演出成功,在中國藝術市場刮起了一股強烈的音樂劇之風。推出原創音樂劇《大夢神猴》,就是希望能夠在引入西方先進藝術和創作理念的同時,也能運用國際先進的音樂劇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段,來打造中國文化元素的精品音樂劇,讓世界觀眾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彩。
據知,《大夢神猴》在創作和排演過程中得到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資委、海淀區委宣傳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進行完11月18日-26日的首輪演出之后,該劇將在全球展開巡回演出和駐場演出。
音樂劇節在國內尚屬首創。它依托中國音樂劇孵化基地,通過高校聯手劇院,集中展演兼具藝術水準與市場效應的精品劇目,活躍中國區域音樂劇演藝市場,提升中國原創音樂劇水平。12月10日、11日,“中關村國際音樂劇節研討會”還將邀請英國、美國等多位音樂劇專家來華交流,形成學術理論研討與藝術演出觀摩相結合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