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16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大學、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等共同主辦的“2011跨國技術轉移北京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等領導出席并致詞。在隨后的簽字儀式上,芬蘭赫爾辛基大區投資促進局和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簽署了共同建設“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的協議。“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的建立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和芬蘭就業與經濟部的大力支持。園區企業恒泰艾普公司與俄羅斯康德拉什科夫院士簽署了“基于橢圓展開理論的真地表地震成像關鍵技術合作研發”協議。這些協議的成功簽署,標志著中關村軟件園的國際化已由單純的園區間交流合作躍升為政府間推動開展跨國技術轉移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其對園區未來發展和世界級園區的打造具有著深遠的意義。
綜觀世界軟件產業的發展進程,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軟件產業的全球化趨勢,中關村軟件園必須順應這種趨勢,中關村軟件園國際化不僅是吸引一批國際企業入駐,而且引入國際化要素包括國際資金、國際人才、國際市場以及國際管理模式等,從而在國際產業鏈條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中關村軟件園的國際化不僅要幫助園區內的企業實現國際化,還要通過建立國際項目合作平臺,與國際同行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疏通國際合作的渠道,讓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建立軟件園自身的國際化渠道和品牌。
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在建設國際化ZPARK方面,一直將園區產業服務國際化作為重要內容,始終致力于推動國際市場開拓和國際交流與合作。中關村軟件園自開展產業服務以來,積極推進國際交往與合作,為國內軟件外包企業提供多種業務機會和渠道。
縱向,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園區骨干企業通過組建聯盟和協會,與國際跨國機構如美國GARTER和印度NASSCOM合作,參與國際市場交流和市場推廣活動,廣泛提高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的認知度,為園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機會。
橫向,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歐美、東北亞日韓、印度等近20個國家的高科技園區尤其是軟件園區進行交流互訪,并建立了深層次的戰略合作關系,為雙方企業進入到對方市場提供落地服務。
交往與合作 不斷提升園區國際化品牌
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在建設國際化ZPARK方面,一直將園區產業服務國際化作為重要內容,始終致力于推動國際市場開拓和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園區骨干企業通過組建聯盟參與國際市場交流活動,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增強了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的認知度。在園區成長壯大的文思創新公司和軟通動力公司通過海外上市,持續不斷地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在中關村軟件園公司的努力下,園區企業通過不斷接觸和積累,在國內國際逐漸獲得認知。園區企業在獲得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憑借創新的產品與技術在國際市場馳騁。北京信威通信公司在提供無線寬帶數據及語音解決方案方面一直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其McWiLL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寬帶解決方案之一。目前該系統已經在國內建立了30多個網絡,同時還打入了喀麥隆、尼日利亞、緬甸、斯里蘭卡、巴西、印度、老撾、蒙古等十多個國家的商用網絡。
支持企業兼并、收購國外公司,是走向國際的有效渠道。2007年6月15日,國內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博彥科技與一家印度服務外包企業正式簽署協議,博彥宣布收購該企業,雙方將在ERP行業應用、人才培訓業務拓展方面進行合作。同時,博彥科技積極參與國際化布局,分別在印度、美國、新加坡等地建立機構,目前,在印度建有600多人的隊伍。
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大公司比肩,是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軟通動力承接微軟“Health Vault”個人及家庭健康管理應用服務平臺技術項目,成為微軟客戶,與微軟合力拓展中國醫療健康服務市場。
(二)請進來迎接國際交往,不斷提升國際化ZPARK品牌認知度
自2001年至2010年,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共接待主要外國代表和代表團來訪近100批次,共約2000人。在此期間,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分別同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瑞士、以色列、芬蘭、瑞典等將近20個國家的軟件組織、企業、駐京使館建立了業務往來與合作關系;與芬蘭科技園、韓國仁川、印度班加羅爾、馬來西亞多媒體走廊等10余個國際園區建立了友好園區關系并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此外,中關村軟件園每年舉辦數十場各種形式的技術研討會、商務洽談會、品牌推廣會,組織園內外企業參加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以及國內有關展會,共同拓展國內外市場。
多方攜手 積極推動跨國技術轉移合作
經過多年的國際化實踐與探索,中關村軟件園的國際化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0年8月17日,國際科技園協會(又稱世界科技園協會)(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s,北京網址www.iaspbo.com.cn)又正式批準中關村軟件園成為其會員單位。加入該協會后,園區將會借助其國際化的平臺和服務網絡,與各國的科技園區加強交流,提升園區服務的國際化水平,為園區入駐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合作等提供便利。中關村軟件園成為國際科技園協會正式會員單位是園區走向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一)中印合作打造軟件航母
印度是全球服務外包的領先者,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服務外包目的地。印度目前有軟件服務企業3000多家,從業者超過150萬人,其中前10家企業的人員規模多在萬人以上,最大的企業已逼近14萬人。印度居全球IT服務輸出的首位,而且還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其發展的模式和促進軟件與外包產業的經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
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在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的支持下,與印度NASSCOM合作,在中國北京和印度班加羅爾分別組織了中印軟件產業高峰會和企業家圓桌會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間,每年印度NASSCOM與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合作主辦的“中印軟件產業企業家圓桌會議”在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多次成功召開,NASSCOM帶領印度成長型軟件外包企業與中國17家軟件企業進行了一對一交流。通過交流,中印企業之間已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并產生了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收購印度企業的跨國并購成果。2006年11月16日,印度塔塔咨詢服務亞洲太平洋私人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用軟件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津華苑軟件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組建的中印合資公司-塔塔信息技術(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落戶中關村軟件園。
(二)中芬攜手開展跨國轉移技術合作
北歐各國在歷年的世界經濟競爭力排名中均居領先地位,其創新能力領先全球,技術與市場與中國有很強的互補性。
為了幫助中國企業積極拓展芬蘭等北歐市場,不斷提升國內企業的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能力,積極汲取北歐先進國家的創新智慧和創新發展路徑,2010年11月22日,“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在中關村軟件園揭牌成立。2011年4月14日,芬蘭赫爾辛基大區投資促進局和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又共同簽署了“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建設協議,此工作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和芬蘭就業與經濟部的大力支持。園區為中心免費提供100~200平米辦公場所,派專人負責中心工作,并與中芬(赫爾辛基)創新中心進行對接。中心通過研討會、政策宣講會以及中芬企業對接會等形式增進中芬相互市場和企業以及投資環境的了解,吸引歐洲具有創新技術的企業來北京發展,并幫助他們項目在北京落地,促進中芬企業之間在創新領域合作和投資,不斷提升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和國際化能力。
(三)首家外包轉移中心積極承接國際高端外包業務
2009年10月26日,國內首家國際高端服務外包轉移中心、新世基(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新世基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并落戶中關村軟件園。中心成立以來,已在醫療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與國際高端行業買家積極交流,目前已和美國藍十字(Bluecross)等緊密開展國際合作。隨著中心的成立,我國離岸IT服務企業進入產業鏈高端的愿望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與通常的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模式不同,這次是全球頂級的行業買家直接在中國設立“國際高端服務外包轉移中心”,其核心價值就在于其可作為一個培訓及孵化平臺,將中國的企業引入國際高端BPO市場,同時培訓一批掌握國際大型企業核心運營管理能力的服務人員,而這種能力正是中國外包產業趕超印度外包產業的核心能力。對于中國的IT服務外包產業來說,這將是一次質的飛躍,標志著中國本土IT服務外包供應商開始進入全球行業應用市場,有機會與美國和印度服務外包企業共同競爭全球市場。
戰略布局 打造國際化新型園區
目前,中關村軟件園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合作園區,在軟件園內建立國際研發合作區,國際孵化器,加強與國際機構在國際軟件產業方向的合作,吸引國際機構將他們的軟件研發中心和實驗室設立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園區提供相應辦公空間和國際秘書服務等。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已開始嘗試與不同國家創新發展機構建立跨國創新中心或技術轉移中心來實現國際合作和跨國技術轉移等,實現北京成為世界城市的科技創新引擎。
中關村是我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和技術交易的中心之一,具有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的特殊優勢。中關村軟件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根據北京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積極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并已在今年建成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成為北京重要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促進了技術需求與科技資源的對接,切實推進了一批項目和人才落地北京,落地中關村軟件園。
在園區二期發展的過程中,將繼續加強國際化合作,制定并實施《ZPARK國際化戰略規劃》,努力建設國際化新型園區,在未來發展中實現“率先成為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