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Reflections Zhongguancun Development Model
喬布斯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種想法在硅谷很常見,中關村(6.05, -0.03, -0.49%)在創新文化(43.150, 1.03, 2.45%)上還需要大力培養顛覆性的想法。
Steve Jobs to live is to change the world , this idea is common in Silicon Valley , but in the Zhongguancun support for subversive idea is not enough .
我對于中關村發展模式有幾點思考:一是中關村與硅谷的區域個性,二是中關村學習硅谷的獨到之處,三是中關村園區管理機構的作用,四是中關村成功發展的三模式。
中關村與硅谷的區域個性
中關村和硅谷的區域個性中差異最明顯地方就在于:基于美國實用主義的精神,硅谷的法律環境非常適合創業者的生存和發展,因為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可以去嘗試、去創新,但是硅谷卻不重視對區域整體的研究,缺乏對硅谷區域創新的理論總結;對于中國而言,所缺乏的是允許試錯的法律環境,但中關村的優勢恰恰是硅谷的劣勢,即非常強調和重視從整體來研究一個區域。中關村善于學習成功地區的經驗,更加善于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和提煉,例如提出區域創新理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關村作為后發展地區,想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追趕先進地區,就必須首先在理論上要超前,在思想上要領先。
硅谷和中關村之間的差異還體現在對待原創想法的態度上。從每年的創業數來看,中關村多年來一直比硅谷高,但是去年硅谷創業企業達到了4.6萬家,是過去的3倍。出現這種變化最大的原因是硅谷對新想法很重視,對更偉大的想法更重視,并且有大量的天使投資支持從想法到創業這一環節,因此催生出大量的創業企業。這就是中關村和硅谷的最大差別,比如喬布斯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種想法在硅谷很常見,對顛覆性想法的支持,中關村與硅谷還有一定距離。同一個想法,在中國評價就是“可行”與“不可行”,但是在硅谷的評價就是“太妙了”或是“沒新意”。
中關村學習硅谷的獨到之處
現在全世界都想學習硅谷,建成一個新的硅谷,他們做法就是建大學城,比如紐約在羅斯福島上設立應用型大學,想打造自己的硅谷;俄羅斯在斯科爾科沃打造莫斯科的硅谷,但我認為這都不會成功,因為他們都不懂硅谷成功的真正原因。
最近一些美國很多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來到中關村之后就很震驚,比如MIT教授史蒂夫·伯蘭克,他說:“在全世界范圍內看過很多創業集聚的地方,但北京最讓我吃驚,這里的創業環境已經達到了硅谷的水平;北京已經成為硅谷在全球唯一的競爭對手。”這些說明中關村的成功正在逐漸被世界所接受。
我認為中關村學習硅谷的獨到之處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從創業開始發展。因為中關村本來就沒有什么基礎,只能從創業起步,如陳春先作為科技人員率先下海創業。并且中關村附近優質的大學資源為創業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業原動力,這是中關村得天獨厚的條件;二是形成了以創業為核心的硅谷——中關村人脈關系網絡。硅谷的成功在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而其他地方只學硅谷的一方面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學習硅谷的生態環境。中關村學習硅谷不僅僅學習硅谷的核心做法——創業,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與硅谷廣泛而活躍的人脈網絡,通過人員的流動,將硅谷的生態環境一點一滴地成功移植到中關村。
中關村園區管理機構的作用
在中關村的發展歷史中,有幾個里程碑不能不提,如北京市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中關村、正式打出中關村品牌、中關村推出一站式服務等。
作為北京市政府為了推進示范區發展建設而設立的直屬派出機構,目前中關村管委會發揮作用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先行先試”的政策現在仍然需要,中關村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并且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中關村怎么發展,怎么創新,需要中關村示范區拿出勇氣來繼續先行先試,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例如,相比硅谷而言,中關村關于創業的法律環境還不是很完善,改革的空間還比較大,就需要政府管理機構發揮作用。因為在中國創辦一個企業需要注冊資本、法人代碼申報、進行稅務登記等等程序,這些對創業者來說都需要耗費一些時間和精力。這種注冊方法就是認為一個創業企業都能創業成功,然而實際上現在應該為創業者提供更多試錯的機制,在試錯階段就不應該有注冊資本金、稅務登記、法人代碼申報等等,而僅僅需繳納一個注冊費即可。這樣的話創辦一個公司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辦到。
現在中關村最緊要的是要進一步改善創業環境,簡化創業程序,因為只有創業多了,才能有大公司。中關村要做這個嘗試。
中關村成功發展的模式
我在《中關村硅谷人脈網絡》一書中總結了幾點硅谷發展的模式,即:1、創新是硅谷的靈魂;2、一流高校和科技園的支持;3、發達的天使投資網絡;4、崇尚系列創業者;5、獨到的商業模式;6、全球人脈網絡的輻射;7、從創業到創新的經濟循環。
我認為中關村的模式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總結:第一、創業是中關村崛起的核心;第二、充分的市場生態環境是中關村不斷壯大的條件;第三、園區管理機構是中關村順利前行的助力。
第一、創業是中關村崛起的核心。在新經濟時代,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中關村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并且充分進行全球人脈鏈接,發展至今,已使得中關村成為全球僅次于硅谷的最優的創業者棲息地;
第二、充分的市場生態環境是中關村不斷壯大的條件。中關村在發展中形成了以創業為中心,以充分的市場競爭為基礎的生態環境,大量的創業者、天使和風險資本、各種中介服務機構在其中自由地流動和發展,誕生出新公司和新業態,這些新元素再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和錘煉后,不斷補充成為中關村壯大的新鮮血液。
第三、園區管理機構是中關村順利前行的助力。這里的前提是政府必須承認市場的作用,順應市場的潮流和趨勢,尊重市場規律。園區管理機構不僅僅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是中關村創新和前行的參與者,它直接參與到中關村的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這就是中關村發展的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