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0年,中關村[-0.49% 資金 研報]誕生我國第一家民營科技實體,拉開了科技人員面向市場、自主創業的序幕。
2.1986年,北京市政府頒布規定,首次提出要指導幫助集體、個體科技機構發展。
3.1987年,近百家科技企業聚集在“電子一條街”,開創性提出了“四自”經營原則。
4.1988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示范區前身)成立,中關村成為中國第一個高新區。
5.1988年,中關村誕生我國第一部高新區條例,規定對新技術企業在所得稅減免、基建等方面實行優惠。
6.1993年,中關村誕生首家上市企業,也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民營企業,探索出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成功模式。
7.1994年,中關村首家私營企業被批準為新技術企業,獲準享受稅收優惠。
8.1997年,中關村誕生北京首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推出有效措施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業。
9.1999年,中關村開始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進入了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新階段。
10.2000年,中關村誕生了我國第一部科技園區條例。此后誕生了第一家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機構、第一家自然人與外商合資的企業、第一家不核定經營范圍的企業、第一家以無形資本占注冊資本100%的企業。
11.2005年,中關村開始享受規劃、創業投資、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股權激勵、政府采購等8項政策。
12.2009年,中關村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13.2010年,中關村建設我國第一個人才特區,構筑人才發展的戰略高地。
14.2010年,中關村率先實施“1+6”先行先試政策,打出了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組合拳”。
15.2010年,中關村誕生第一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依據條例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登記為社團法人的產業技術聯盟。
16.2011年,中關村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發布,提出要形成2—3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
17.2012年,中關村率先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力爭早日實現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緊密結合。
18.2012年,中關村調整空間規模和布局,中關村政策范圍覆蓋北京16個區縣。
19.2013年,中關村試點實施中關村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試點等四條新政策,在新一輪改革中再破科技體制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