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流滾滾的馬路上,一輛輛汽車碾壓路面后,道路上鋪設的特殊傳感器能將這種壓力吸收,轉化成電能。記者日前從中關村發展集團獲悉,中關村伸到海外 挖掘頂尖技術項目的觸角已經初見成效。從6月15日到18日,包括這個聽起來頗為神奇的“道路發電”項目在內的兩個海外頂尖技術團隊,在入駐中關村設立在 海外的國際孵化器半年后,就不遠萬里來到中關村尋求合作,其中一個已經商定了在京落地的意向。
6月18日中午,踏上離京的飛機時,加拿大人波尼的臉上很是興奮。過去的整整3天里,幾乎全部泡在中關村的他收獲頗豐—為自己的道路發電項目敲定了 一個在中國落地的合作意向。通過技術、道路施工可行性評估后,今年年內,中國首條能發電的公路有望在中關村的生命科學園內鋪設示范項目。“我們的技術國際 領先,但再好的技術也需要好的產業轉化和市場環境落地,中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為加拿大當地的本土技術團隊,與萬里之外的中國市場成功“鏈接”,要歸功于半年前他決定入駐中關村設立在海外的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孵化 中心。進入這個孵化器,波尼和團隊成員其實就已經有半只腳踏進了中國市場:除了享受孵化器提供的房租優惠,團隊每周都能與中國國內進行電話會議,了解中國 的市場、投資和技術趨勢。
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目前擬計劃聯合斯坦福大學,引導其他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一個頂級研究中心,用于承接國內外相關科研項目,研究 中心本身可通過合同研發的形式盈利,通過基金和孵化器等方式,中關村可以更早介入和篩選海外先進技術項目進行投資和孵化、吸引其落地中關村,讓海外人才、 技術更好地“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