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兩地開展產業轉移和對接合作將是重中之重。根據已有相關協議,雙方將按照互惠互利、有利發展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發揮京津科技研發、產業、土地等互補優勢,開展全方位的產業轉移和對接合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兩地開展產業轉移和對接合作將是重中之重。根據已有相關協 議,雙方將按照互惠互利、有利發展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發揮京津科技研發、產業、土地等互補優勢,開展全方位的產業轉移和對接合作。其中,明確提出從北京 中關村示范區到天津濱海新區,將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去年以來,已有超過300家中關村企業來到濱海謀求更大發展。
成果:眾多高端科技項目落戶新區
早在2011年10月,天津開發區就與北京中關村協會聯席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在開發區共建中關村高科技企業濱海轉移發展基地,使濱 海新區得以承接北京高科技產業的對外轉移,分享北京高端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3年來,濱海新區已先后從中關村地區吸引包括搜狐視頻、58同城、展訊通 信、京東商城、完美世界、百合網、安博教育、人人游戲、奇虎360、中天聯科、新浪微博等一大批領軍企業。目前,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等主要功能區仍在 與北京高端科技型項目進行洽談,僅5月份就有多家高端科技項目明確落戶新區。
一家已落戶新區的中關村企業負責人表示,泰達開發區寫字樓租金價格只有北京的一半,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要低25%以上,成本優勢明顯。同時,開發區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基礎雄厚,又有超算中心這樣的頂尖設計平臺,能夠為我們的產品研發特別是產業化提供保障。
與此同時,依托各功能區,新區正加快打造科技“新干線”,建設一批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在濱海高新區,已建成中科院電子信息產業園和全國高 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將推進大批首都地區高校、科研機構成果產業化。保稅區與國家廣電新聞出版總局共建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與國家民航局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 業基地,將吸引首都地區數字出版企業和民航科技企業落地。依托開發區,籌建的中關村科技企業轉移基地,有望吸引互聯網、集成電路、移動互聯網等企業落地。
天津中科遙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濱海高新區中科院電子信息產業園內的企業,該公司通過轉化應用中科院的高分遙感應用技術,從事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獲取、處理和應用服務。
調查:“保姆式服務”等令企業受益大
天津中科遙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濱海高新區中科院電子信息產業園內的企業,該公司通過轉化應用中科院的高分遙感應用技術,從事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獲取、處理和應用服務。
中科遙感在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已有數年時間,談到為何從首都中關村轉移到濱海新區發展,中科遙感天津總部綜合行政中心主任黃瑤表示,這和產業、區位以及成本等幾個因素有關。
“中科院和天津從戰略層面有著廣泛的合作,我們是中科院中一個將科技研發成果在濱海新區轉化的科技型企業,而濱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非常好, 為我們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便利。”黃瑤告訴記者,在區位優勢方面,天津和北京形成了30分鐘工作圈,交通快捷也便于企業利用北京的技術資源。
從成本考慮,濱海新區與北京相比也有很大優勢。“首先是寫字樓租金都相對低廉。濱海新區政府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還新建了產業園和辦公 大樓,而租金非常優惠。另外,我們準備在濱海新區投資更大規模的辦公場地,要比現在30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大得多。但如果是在北京,要想實現擁有自己的 辦公場地是比較困難的。其次是人力成本,在北京招聘一個成熟的高級技術人員,月薪比天津高出50%左右。另外,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天津濱海高科 技人才的總體儲備量也在不斷增長,這對于企業選擇人才也非常有利。”
“濱海新區還推出了很多鼓勵企業發展的政策,其中,我覺得‘保姆式服務’和‘真金白銀’政策最令企業受益。濱海新區行政部門辦事效率非常高,很 多部門都是派專人和企業對接,減少了企業辦理各項手續的時間,節省了成本。其次就是想辦法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除了減免稅金、租金外,還會提供各類金融機 構和企業對接的平臺。”黃瑤告訴記者,濱海高新區科技部門會定期為企業舉辦專家講座,以及金融對接等培訓交流活動,今年該企業就成功募集到6000多萬元 中小企業債券,為企業上市創造條件。
觀點
濱海高新區副主任夏新:
抓住機遇搭建平臺助力企業發展
日前,北京中關村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座談會,濱海高新區副主任夏新在會上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天津將牢牢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夏新說:“京津聯動發展從去年就開始進行試點,經過一年工作的努力,我們在交通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服務、產業對接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 進展。濱海高新區在京津聯動發展過程中主要承擔京津合作示范區的區域開發點,我們把京津合作示范區納入到天津未來科技城的建設中。目前,未來科技城的規劃 取得了很重大的進步。”
對于中關村企業,夏新再次強調了濱海新區所具有的優勢。“天津具有港口和空間優勢,我們有海港、空港,通過一系列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形成 一個大的交通,為疏解北京功能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礎條件。另外,天津在人才方面也有非常強的優勢,科教資源極為豐富,目前天津各類人才的總量有200多萬, 其中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07萬,兩院院士有37人,享受政府課題專家有4164人,為科技創新、創新引領、創新驅動能夠提供很好的人才支撐,這是天津得天 獨厚的優勢。”夏新表示,“天津產業優勢明顯,而濱海新區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代制造業研發基地的建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如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八大支柱產 業。和北京在創新驅動引領這個角度有很好的契合。”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博士后喬章鳳:
加快完善產業承接支撐體系
對于如何吸引中關村企業來濱海發展,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喬章鳳指出,濱海新區首先應突出承接重點,提升新區承接能力,重點轉移與 合作對接高新技術產業與高端制造業,形成科技新產業集聚區。中關村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定位主要集中于新產品或技術的研發創新,后續研究成果轉化大多轉移到其 他地區或企業。因此,新區著力加強新區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是吸引中關村科技型企業來新區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生產的重要舉措之一。其次,加強功能拓展, 打造金融中心,新區應逐步推進,準備承接外移而來的一些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進一步增強新區承接科技型企業的能力與引力。
“我們一些調查顯示,目前科技型企業向新區轉移的主要顧慮仍然集中在:創新創業機會與氛圍、人才集聚程度、政策支持力度、管理機制靈活性等方 面。針對中關村科技型企業的需求,新支持體系的特點應突出高和新,適應創業環境、政策與效率要求。同時,承接的優勢應由地價便宜、成本低和減稅讓利轉向知 識產權保護和個人所得稅等;遷移、通勤、居住便捷轉向環境宜居、文化氛圍濃、交流與信息發達、創業和發展機會多、與大學和國際交流通暢等。”喬章鳳說,今 后進一步完善產業承接的支撐體系也是濱海新區一項重要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