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第二中關村”情定梅河口

日期:2014-1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

“可能再過不久,你們就能用上梅河口產的、屏幕可以卷起來的智能手機了”,梅河口市市長于翠利告訴記者,“自從2012年我們和北京中關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梅城就成了‘第二中關村’,以后中國人生活中遇到的科技創新,肯定有不少包含著梅河元素!”

  于翠利所說的這家發光材料生產商,目前正在梅河口修建廠房。這家廠商生產的材料能夠把光電轉化率提升到99%,還能涂在墻上、油性面板上被當做面光源使用。有人大膽預測,這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吉林省具有千億元規模的支柱產業。

  除此之外,一家運用新技術生產抽油泵管的鋼管企業也正籌備在梅河口投產,該企業生產的產品壽命比同類產品長8-10倍,將有可能改變油井每三個月就要更換管材的規律,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據預測,一旦此項目投產,當地每年財政收入將至少增加20億元。

  類似的高科技企業紛紛進駐梅城,為什么“中關村”會把發展路徑從北京延伸到梅河口?

  于翠利認為,梅河口市之所以贏得國家高科技產業示范區的青睞,是因為其擁有優越的區位和流通優勢,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后勁。梅河口人思想解 放、經商意識強,商貿物流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同時,梅河口市各級部門團結務實,服務質量好、工作效率高、講究誠信,能夠為投資者營造最佳發展環境,這也是 “第二中關村”情定梅城的要因。

  吸引廠商來到梅河口筑巢安家,梅河口人拿出了東北人的豪爽熱情,打通渠道,簡化手續,拿出誠意,贏得了企業的尊重和贊許。

  “第二中關村”給梅河口市帶來的變化正在逐步顯現,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梅河口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億元,同比增長17%;一般預算 全口徑財政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1.8億元,增長3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950元,農民人均純收 入達到10780元,分別增長14%和13%。

  梅河口市經濟局局長李連友說:“科技以人為本,梅河口市成為‘第二中關村’,首先惠及的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每個人。”

專家指出,北京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資源豐富,輻射帶動力強,結合梅河口市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雙方優勢互補,將最終實現科技與資源轉化,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第二中關村”正給梅河口源源不斷地注入發展活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