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鼓勵創業、創新。這股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興起的“創業熱”也走入了海外媒體的視 野,韓聯社25日連刊兩篇文章,介紹中國的創業熱潮。他們將目光聚焦在一個凝聚中國年輕人創業夢想的地方——中關村,“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關村正迎來 第二個黃金時期。”
昔日輝煌
這里曾經是電子一條街,如今已成為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圣地。提到這里,人們會聯想到聯想、方正、新浪、搜狐等高科技企業,也會想到密密麻麻的經銷 商店鋪。這里曾走出過柳傳志、雷軍、劉強東等中國高科技產業的領軍人物,這里距離中國最高學府只有一步之遙。這里就是被稱之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
據悉,上世紀90年代,中關村曾經豎立著一塊很著名的牌子,上面寫著“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答案是‘前方500米’”。這塊招牌當時在信息產業尚不發達的中國,可能并未引起眾多路人的關注,但它確預示著一個輝煌的中國信息時代的到來。
中關村的發展應該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3位年輕的中科院研究人員秘密地成立了一個創業“地下組織”,靠提供專業知識服務來獲得報酬。而 這竟開啟了中關村,乃至整個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序幕。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即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北京市 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誕生了。依托著強大的科研基地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關村吸引了眾多知識分子前來創業,一段段白手起家、靠知識賺錢的傳奇人生故事開始 在這里抒寫。
當年被迫“出所打江湖”的柳傳志,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電腦公司的掌門人;當年在中關村擺地攤的劉強東,如今已成為中國電商的領頭兵。而他們都曾 奮斗過的中關村,如今也發生了質的蛻變。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中關村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青年的話,那么,他已經經歷過輝煌和低谷。這里 曾滿是繁榮的電子科技一條街,也曾淪為頗帶幾分荒涼意味的“騙子一條街”。如今的中關村已經走到了中年,一批觀點獨特、思考角度新穎的“創客”正在這里蓄 勢待發。
轉型迎來第二黃金期
所謂“創客”,指的是靠信息技術(IT)為基礎的革新創業者。他們在中關村的大本營就是被稱之為“草根創業基地”的車庫咖啡。這是一個以咖啡廳為載體、幫扶創業者的場所,曾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深夜造訪、令美國副國務卿諾韋利流連忘返。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使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極力強調“創客時代”。今年兩會期間,支持創業也成為熱點議題之一。韓國《中央日報》曾分析, 政府的慷慨支援、新興企業的發展潮流、14億的內需市場、制造業的雄厚基礎以及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成就了今天的創業王國中國。報道指出,2013年僅中 關村新創業企業就有6000多家,相當于平均每天有20家公司成立。中關村僅入駐企業就達到2萬多家,這個數字相當于韓國風險創新企業的總合,而大部分創 業者就出自中關村的車庫咖啡。
中關村開始的創業熱潮不僅迅速蔓延到深圳、成都、烏魯木齊等中國其他城市,也吸引了眾多外國的創客來中關村創業。3月25日,在大韓貿易振興公 社主辦的活動上,10余名韓國創客在中國投資商面前介紹自己的創業產品,以求融資。他們有的介紹自動奶粉制造機,有的介紹智能鼠標,有的推薦手機血液檢測 儀,并獲得了“符合中國政治、經濟環境需求”的評價。韓聯社稱,目前越來越多在中國留學的韓國留學生選擇在中關村創業,他們看好中國14億的內需市場以及 中韓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希望借中國將他們的創造推廣到全世界。
韓聯社稱,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關村正迎來第二個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