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中關村海淀科技金融創新商會、中關村海新聯新興產業促進會分別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 了總額約5億到10億歐元、綜合成本最低為每年2.43%的外債集合授信協議,在全國率先開創了中小微企業“抱團”向銀行申請外債貸款授信的先例。
近 年來,與人民幣貸款等融資方式相比,通過“外債”獲取國外資金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此前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只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借用外債,中資的中小微企業根 本不可能在海外借到外債。今年3月,外匯改革試點落地中關村,中關村、海淀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此打破了中資企業不能借外債的藩籬。
此 次外債集合授信協議的簽訂則是這一試點效應的進一步發酵。通過海淀科技金融創新商會、中關村海新聯新興產業促進會等協會推薦的中關村企業,將可以在中行、 交行、光大等幾家銀行的幫助下,組團從海外借得“外債”。相比國內動輒8%、9%,甚至更高的融資成本,2.43%到3%的外債資金獲取成本,將大大降低 企業融資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