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京中關村海淀科技金融創新商會、中關村海新聯新興產業促進會分別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了總額約5億~10億歐元,綜合成本最低為每年2.43%(按招標日利率計算),擔保方式基本為全信用方式的外債集合授信協議,在全國率先開創了中小微企業抱團向銀行申請外債貸款授信的先例。
集合授信既不同于聯保共擔貸款,也不同于企業單個貸款,它是建立在集合企業內部信用完善而組成的信用集合體的基礎上,通過內部信用評估和違信譴責機制來防范和降低信貸風險;集合授信同時也解決了銀行貸款找不到企業和單戶信貸調研成本偏高的問題,因此也受到了銀行的廣泛認可和歡迎。
今年3月初,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政策在海淀區開始實施。試點政策首次允許核心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企業到境外借入低成本的外債,從而進一步拓展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海淀區區長于軍表示,海淀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在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今后,海淀區將做好試點基礎數據的收集工作,總結經驗加快試點范圍推廣,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相關要求,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優勢,進一步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中關村中小微企業代表——北京和隆優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現軍告訴記者,“通過集合授信多次獲得低息貸款,今年上半年營業額遠超去年全年,預計今年將實現營業額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