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中關村示范區經濟發展開局良好,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503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技術收入65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1%。
據統計,中關村重點監測的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3904.5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的77.5%。其中環境保護、電子與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三領域表現亮眼,總收入增速保持增長,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9.4%、17.2%、13.8%;先進制造、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新材料及應用總收入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企業技術收入快速增長,研發投入也不斷提高。數據顯示,前兩月中關村科技活動人員合計達46.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8%;企業內部的日常科技經費支出18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大手筆投入科技創新,已成為越來越多中關村企業的共同選擇。
全國多所重點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中關村核心區,已初步形成區域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隨著科研扶持政策的逐步完善,科研院所人才、產業、資金等優勢日益突顯,在推進產業升級發展的同時,經濟規模不斷擴充,“院所經濟”持續發力。
記者從海淀地稅獲悉,目前中關村核心區已聚集各類科研、規劃院所、研發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四千余家,其中,中央、市屬及區屬科研單位219家。前兩個月實現地稅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00%,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高端人才聚集優勢帶動個人所得稅快速增長。據了解,中關村核心區現已聚集“千人計劃”人才927人,“海聚工程”人才267人、“高聚工程”人才184人,分別占全市70%、36%和68%,累計認定“海英人才”計劃5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