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401/XRgJ-fxqxqmf3749101.jpg)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401/phuG-fxqxqmf3749103.jpg)
機器停了,鍋爐也拆了,住在廠區附近的居民再也聽不到生產的聲音。在北京最冷的季節,首鋼老廠區一片寂靜,現在這里成了中關村石景山園的一部分。
作為工業區,當年的熱鬧景象讓人們記憶猶新。如今,原本存放物料的水泥罐上裝上了樓梯,安上了窗戶,里面裝上了樓板。這里的舊廠區未來將成為文化創意園區,這些舊物件將成為懷舊的新元素。創意、研發和設計,讓老工業基地有了生機。如今,石景山園區已有國家高新企業345家,上市企業17家,新三板企業10家。
“硬件+環境”成為園區特色基礎設施
幾年前來到中關村石景山園區工作的王玲是一名典型的北京80后,她形容自己上下班就像打仗一樣。
“乘1號線到蘋果園地鐵站,來到公交車站就能看到長長的隊,下班的時候如此反復。”她笑著調侃自己,“一見到車來,女生的優雅都顧不上了,瞬間變成女漢子。”
根據調研,新興企業年輕員工占多數,其中65%的人群選擇地鐵、公交等出行工具。園區有企業數百家,員工出行呈現“潮汐流”, 399路、972路等途經蘋果園地鐵的公交線路在早晚高峰異常擁擠。
一位負責人介紹,專門設置通勤班車,覆蓋園區內90%的區域,早晚高峰每隔5分鐘運行一班,完善園區到地鐵“最后一公里”的公交微循環,基本覆蓋園區重要路段和大型樓宇,填補了現有公交線路在園區內的運行盲區。
如今,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區企業服務事項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服務滿意度達95%以上。
不僅硬件是基礎設施,而且鼓勵創業的軟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創新創業石景山”的特色品牌,構建了“國家級+市級+創新型孵化器”相結合的創業服務體系,區內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已達20余家,其中國家級、市級孵化器5家。
在一次座談會上,北京創業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磊說:“我們深刻體會和享受到了石景山服務帶來的巨大實惠,例如石景山區全面推廣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制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服務效率,‘石創20條’的頒布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和社會創業者的活力。”
創業公社以雛鷹人才創業基地為核心,搭建了北京市金融創新基地、首鋼新產業培育基地等多個公共服務平臺,投資強度達3萬元每平方米,獲首批“北京市眾創空間”稱號,并成為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
高新產業向服務型轉型
石景山園區副主任鄧清平被同事說“眼光高了”,不是高科技項目他根本“看不上眼”。他解釋:“不是我眼光高了,為了園區的發展需要,總不能引進以前‘傻大粗’的工業吧。”
北方工業大學也在石景山區,利用地緣優勢,園區與之對接。該校獲得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稱號,每年可培養創意設計等人才500人。9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工作站與35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累計引入博士后(青年英才)22名,合作開展科研項目40個。
2014年,園區實現收入1526億元,稅收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9%和60%。石景山園以占中關村2.7%的占地面積和3.5%的就業人數創造了4.3%的收入,經濟增長速度在中關村“一區十六園”中位居前列。2015年上半年,園區實現收入696億元,稅收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1%和25.4%。
目前,國內第一家互聯網家政“管家幫”創新家政服務;雷軍旗下順為資本投資的“愛空間”家裝提出互聯網家裝概念;“e代駕”通過移動互聯技術改善傳統代駕服務。
文化產業成為園區新支柱
首鋼舊址轉型成藝術空間,這是人們看得見的文化變化,而更多的變化卻是無形的。
“園區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表,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手游產業占到北京全市的一半,小米互娛、金山網絡、南港在線在園區內非常亮眼。”鄧清平說。
石景山園在市文創產業功能區規劃中被布局為文化科技融合主線,定位于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區、動漫網游及數字內容功能區和創意設計服務功能區,被認定為“數字娛樂特色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014年,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10.5%。今年上半年,園區文化創意企業實現收入159億,同比增長20%。
鄧清平介紹,華錄百納2014年以25億元收購藍色火焰,拓展了傳媒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文化傳媒集團,2015年公司布局體育產業,開始打造全國最為領先的體育營銷、賽事運營和體育傳媒平臺。
此外,世界星輝強化手游平臺布局,躋身中國手游營運前列,小米互娛成立,整合小米旗下米聊、游戲、視頻等業務。以藍港在線、金山網絡等為代表的18家企業利潤率超過30%,手機游戲產業競爭力提升,成為繼端游、頁游以后石景山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又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