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變臉:一個時代的終結,曾經讓人又愛又恨

日期:2016-07-25  來源:
[字體: ]

 

海淀圖書城不再,中關村電子賣場不再,一個時代不再。中關村無可避免地在迭代中完成了“定位升級”。

 

曾經的中關村,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

提 到這里,大多數人會聯想到鼎好電子商城(下稱鼎好)、海龍電子城(下稱海龍)、中關村e世界門口那些需要到處攬活的黑導購,賣場里密密麻麻的小柜臺、五花 八門的各式配件,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特別在電腦攢機時代,中關村就像是一個開放的組裝工廠一樣,滿足著不同人群對IT產品的不同需求。

但隨著賣場內的無序競爭所帶來的假貨、翻新產品橫行,中關村電子賣場的口碑也一落千丈,進而被主打B2C模式的互聯網電商所擠壓。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在價格透明的網上商城購物,品牌意識也越來越強。中關村電子賣場也一改往日人頭攢動的火熱景象,開始走向蕭條。

那些柜臺里的小老板們也嘗試過改變。他們在淘寶上開店,注冊公司后想辦法成為京東的供應商,有的則從“賣電腦”、“賣手機”轉為“修電腦”、“修手機”。

盡 管如此,中關村的迭代之變仍然無可避免地到來。2011年太平洋電腦城關門歇業,之后中關村e世界在2016年春節后發布公告,稱將以整體或整層的方式出 租,統一經營,不再從事電子賣場的業務。在中關村西區,以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代表的新型業態已經成為這一地區的新坐標,一大波創業空間隨之涌現。

2016年7月7日,地理位置絕佳的海龍也貼出《通知》稱,“即日起停止營業,進行升級改造”。

賣場時代的中關村就只剩下還在堅持的鼎好。除了“電腦城”、“中國硅谷”、“創業園”這些既有標簽外,未來的中關村還會有哪些新的標簽?

1

老趙和他愛人的柜臺便在鼎好A座三層一個靠邊的位置上。柜臺面積不大,至多三四平方米,柜臺后方的貨架上一半擺滿了墨盒、硒鼓等打印耗材,另一半則被雜亂的各式數據線所占滿。

中關村鼎好地下一層手機賣場。

那是周三,海龍關門的前一天。和其他工作日一樣,整個賣場里依然沒什么顧客,有的只是看電影、看電視劇、打游戲的攤主。生意相對好的還能雇一名導購幫忙,不景氣的則多是夫妻檔。

老趙沒有雇人。問及生意如何時,老趙反問,“還能怎么樣?混一天是一天唄!”這種狀況已經說不上持續了多久,但他不完全認同“是電商沖擊搶了他們的飯碗”。

“我們都在淘寶上有自己的店鋪,但網上銷售最多只占我們整體銷售的10%-20%。市場經濟狀況不好,政府采購也收緊,大單子沒有,生意肯定好不到哪去。”老趙說。

即便如此,他也沒想過干脆關掉攤位,離開中關村去做點別的。在他眼里,現在哪個行業都不好做,與其重新進入一個陌生領域,還不如做自己擅長的。“畢竟我做這行有十年了。原來我們大量庫存,現在也都消化得差不多了。只要鼎好不關,就算店面剩一小半我們也會堅持到最后。”

和老趙想法類似,還有很多商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他們覺得自己沒什么話語權,就像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搬遷一樣,“人家讓我們走就得走,要是生意做大了誰也不會在這待著”。

散落的電子產品模型。

但在十幾年前,中關村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有媒體曾報道,1999年開業的海龍大廈在隨后幾年的日均客流量都在3萬-4萬人次,到2006年底,共有超過7000萬人次的客流涌向中關村。1997年,為了緩解海淀大學區和中關村賣場周邊的交通擁擠狀況,北京市政府還曾砍掉路旁幾十年樹齡的大樹來拓寬路面。

于 1998年開始的首屆“中關村電腦節”成為當時中關村地區最重要的活動,一直到2010年始終保持著每年一屆的頻率,舉辦第二界參與人數即達到20萬人 次。在以電子賣場為主的時代,外界常常評論中關村為“中國信息產業的發源地和搖籃,已成為中國計算機領域研究水平最高、市場規模最大、廠商數量最多、人才 資源最密集、電子配套設施最齊全的地區”。

已經到納斯達克敲過鐘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曾是中關村大街上的眾多攤主之一,當時的主業是賣光 盤。但與老趙等人不同,在1999年看到硬件產品的利潤急劇下滑后,劉強東沒有選擇尋找其他高毛利的產品再賣,而是開始在服務上做點不一樣的事,例如買刻 錄機送傻瓜式多媒體系統,承諾不賣假貨,任何時候可以找劉強東維修退貨等等。

后來的故事,已經被很多媒體報道過。劉強東因非典面臨巨大庫存,但同時因禍得福,有了早期的網絡(論壇)訂單,B2C電商模式逐步成型。

劉強東曾說過,“沙漠中沙粒無數,最幸運的沙子,也只是偶爾能夠浮到表面上來,享受一次陽光、享受一次春風而已。當然,還有很多粒沙子,可能一輩子沒有見過任何陽光,一直埋沒在下面。”

在中關村,被埋在下面的“沙子”顯然更多。

2

2000年至2006年是中關村電子賣場發展的黃金時間,但其過往的輝煌并沒有讓中關村真正成為中國的“硅谷”。電子賣場的蕭條早已顯現,只是那個時代飽含了太多人的回憶,以至于我們不愿意正視過往時代的沒落。

“電 子賣場是時代的需要,那時除了技術創新更需要市場創新,即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這種需要還沒到上網購買的階段,更多是價格便宜的需求。”創業黑馬園區事業部 副總經理董博很早便開始接觸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淀政府的相關人士,他的一些看法有助于我們從政策角度來理解中關村地區的變遷歷史。

董博認為,中關村近十年的變化既是技術創新的變化,更是商業模式的變化,不斷有新的產業涌現,并產生聚集效應。

 

2007年左右,在中國IT界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如聯想、方正、四通、紫光、同方、用友等都從中關村踏上了發展之路,在這里設立總 部。其他一些當時新興的企業,如華為、中興、大唐、海爾、海信等,也都將中關村作為產品開發基地。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托羅、惠普、三菱、諾基亞等國際知 名大公司,都相繼在中關村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中國區總部或產品研發中心。

這些企業所帶來的大量資金、人才、技術給中關村帶來新的生命力,也成 為推動北京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例如聯想電腦、方正的激光照排、紫光掃描儀、用友的財務軟件等,這些代表著中國高科技生產力的技術或產品,讓中關村不再 是一個簡單的地理名詞,更像是北京乃至中國探尋新技術、新發展、新思維的圖騰。大型民族企業也在那個時代受到前所未有的景仰和重視。

但在2010年之后,小公司開始受到更多關注,原有將優質資源集中在一家公司的情形,轉變為將更多的創新要素分散在不同的公司上,一大批垂直網站、基于某一點的技術創新公司出現。“創業公司”這一代表了獨立、勇氣、新銳等多層含義的詞匯開始橫掃逐步升溫的投資市場。

車庫咖啡便是在2011年入駐當時的海淀圖書城,現在的中關村創業大街。

據北京海置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置科創)董事長姚宏 波向界面新聞記者回憶,車庫咖啡是第一家入駐的創業平臺。海淀圖書城于1992年開街,有20多年的歷史,上百家圖書出版商,一直以傳統售書業態為 主,2007年后增加了很多小規模餐飲業態。由于傳統圖書文化產業受網絡書店的沖擊,其圖書集散與文化集聚作用不斷弱化。

2013年,中關 村正式提出建設“一城三街”:“一城”即中關村軟件城,“三街”就是科技金融一條街、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一條街、創業孵化一條街。其中創業孵化一條街定位 在海淀圖書城,并明確以海淀置業為實施主體,對整條街區的業態進行資源整合、房屋回收和硬件的改造升級。為了更有效推進工作,海淀置業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海 置科創來運營管理。

經過一年多的整合,中關村創業大街在2014年6月12日正式“開街”。全長約220米,寬約10米,西起蘇州街,東至 彩和坊路,南起海淀大街,北到北四環路,由籍海樓、昊海樓等14棟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4.37萬平方米。其中,海淀置業持有的產權面積超過3萬多平方 米,占整條街區面積的73%。

截至目前,整條街區的入駐機構已從最初的10家增加至45家,包括車庫咖啡、3W咖啡、36氪、并購咖啡、聯 想之星、飛馬旅、言幾又、創業家、京東智能奶茶館等。這些創業機構提供的服務涵蓋了早期辦公、專業孵化、創業交流、創業咨詢、投融資對接、商業模式構建、 團隊融合、媒體資訊、創業培訓等多方位的創業服務。

創業者在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館討論。

“還有很多想要入駐的新機構找過來,但是已經沒地兒了。去年我們往南擴了11號樓,現在還在陸續收回房源,方便新機構進入。”姚宏波說,他們所管理的圖書城面積大約占整條大街的70%,一些圖書經營商仍在繼續經營。

與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火熱相反,往東七八百米的鼎好、海龍一帶卻日漸蕭條,客流量迅速走低。中關村e世界在歇業之前,一些樓層的出租率不到一半。

中關村海龍大廈一層電子產品賣場。中關村e世界。
 

“賣場的衰弱是市場經濟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再加上電商的沖擊,使其自然淪落為一種低端業態。但這并不代表中關村就此衰落,不斷有新的科 技公司進到這一區域,逐漸替代了賣場的業態。”董博說,不少沒有能力再繼續支付租金的店家會選擇從賣場退租,由于零零散散的退出異常雜亂,所以政府統一規 劃,將新的創業要素整合起來進行區域升級。

2009年7月,海淀區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中表明,中關村西區定位于建設成為創新要素聚集功能區,不鼓勵電子賣場、商場、購物中心、餐飲等業態在本區域內發展。

作為四大電子賣場之一的太平洋電腦城最先在2011年關門,隨后中關村e世界、海龍也響應號召。盡管鼎好還有不少賣場攤位,但在寫字樓其他樓層,已經開始引入創業空間。

董博認為,中關村的最大特點其實不是政府決定創新要素,而是創新要素會在這里裂變,政府再梳理引導。

3

很多人不曾預料到,2015年5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到來讓整條中關村創業大街徹底沸騰。

在劉延東副總理、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的陪同下,李克強先后參觀了3W咖啡館、聯想之星創業培訓教室等場所,還在3W喝了一杯咖啡。也因此,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都會在3W點上一杯“總理同款”的咖啡。

3W咖啡店里的顧客。

總理掀起的熱潮當然不止于此。去年3月,總理便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之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

一時間,北京城區的咖啡館,十個人幾乎有一半的人都在談互聯網、談創業。

但在中關村南創業大街,熱鬧并不長久,大部分機構還做著原來該做或沒做好的事。

“任何事物不能遠離經濟規律,創業空間也不例外。”姚宏波說,3W剛入駐大街是注冊的是餐飲企業,現在則增加了3W傳媒、3W基金、招聘等業務。其他各家平臺也都在快速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小生態,而大街負責提供大的生態環境。

由于受到地理空間限制,創業大街無法承載更多的創業孵化空間,亟需向周邊拓展。優客工場從中看到了機會。

曾任萬科高級副總裁、北京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北京公司董事長的毛大慶,在2015年3月決定辭職創業。一個月后,毛大慶向外界正式介紹了自己的創業項目——聚焦聯合辦公、會員交易撮合及相關服務。這家公司在一個月內選出十處地點作為聯合辦公區,海龍是其中之一。

“中關村地處北京乃至全國雙創行業領域的最前沿,聚集著無數優質的創業項目,也集中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等28家中央所屬科研院,此外還有多家高校和不同類型的企業。”這是毛大慶選擇中關村作為聯合辦公空間的原因。

盡管聯合辦公是優客工場的核心業態,但毛大慶并不希望僅僅通過租金差價來獲取利潤,更重要的在于聚合會員、聚合產業鏈,在撮合交易的同時,對相關行業進行股權布局。

目前已有五十家左右的公司入駐位于海龍的聯合辦公空間,收費按工位/月或工位/年計算,互聯網、智能硬件成為主流項目。“我們也看到一些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因為國家在中關村的專項扶持和招納人才的便利性而回歸到中關村。”毛大慶說。

熟悉中關村地區的人們不難發現,原來中關村最受關注的“中關村電腦節”,已逐漸被“中關村創新季”所取代。海龍、科貿、中關村e世界、鼎好等傳統電子賣場的樓體上,也基本以創業相關的廣告牌為主。那些筆記本、手機等IT數碼產品的廣告只集中在幾個大品牌,聲勢遠不如從前。

貨梯口大門緊閉。

4

海淀區政府對中關村地區的改造信心相當堅定。

 

去年10月,海淀區政府正式對外宣稱,中關村大街未來3-5年內將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中關村將逐步告別電子賣場,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將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傳統電子賣場的業態將逐漸被新模式、新業態徹底替代。

升級后的中關村大街南起白石橋、北至清華大學西門,全長7.2公里。目標是至2017年底,形成一批創新創業、科技金融、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集聚區。2020年底,中關村大街及周邊地區持續產生具有中關村原始創新、技術服務能力及商業模式創新優勢的創客群體和企業集群。

根 據調研結果,目前中關村大街沿線寫字樓共計36座,有業態調整積極性的樓宇有10座,分別是鼎好、海龍、億世界、大華科技商廈、光耀東方中關村時代購物廣 場、九龍商務中心、中發電子城、中關村大廈、天作國際大廈及光大國信大廈。樓宇產權方主要包括:國有企業、大學、部分房地產企業及小業主個人產權,其中小 業主個人產權的樓宇主要包括韋伯時代中心、中關村大廈。

復雜的產權狀況也讓中關村的改造面臨不小的挑戰。

CBRE(世邦魏理仕)北方區CBRE環球研究部副董事孫祖天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 訪時表示,改造會是提升中關村租賃市場的有效方式,但分散的業權必然會拖延上述寫字樓的改造時間。“小業主大多不愿意賣,或者以很高的價格來出售,而寫字 樓主要采取信托、參股等方式解決。這些都還在嘗試階段,尚未有成功的案例出現”。

此外,核心區的傳統電子賣場屬于低端物業,無法轉型為對高端用戶有吸引力的高品質物業,如何改造這些物業也是中關村亟需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供應滿足寫字樓租戶的要求。”孫祖天強調。

優客工場也證實,由于海龍大廈歷史原因,導致在選址時耗費大量精力與小業主溝通協商,推遲簽訂合同。此外由于樓宇使用年限較長,部分結構混亂、設備老化,加大了施工難度。

CBRE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寫字樓租金普漲是從2009-2011年之間,幾乎每個商圈都漲得很快。所以最近三年的漲幅相對較小,中關村地區今年有1%左右的上漲。和其他地區相比,還算比較高的。

高租金也意味著高承租能力,這對諸多創業公司來說具有不小的門檻。“像聯想、英特爾、微軟等外資或上市公司,以及融資達到某個階段、有一定租金承受能力的,特別是他們的租賃面積達到一層的一半以上,會更傾向于買而不是租。”孫祖天分析道。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可買的物業非常有限,在中關村地區基本上沒有。也因此,像百度、新浪、騰訊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選擇在上地附近拿地新建寫字樓。

百度拿下的是北京中關村軟件園二期C-1、N-2、N3、N4、N5地塊。新總部大樓為五棟地上七層,地下兩層的辦公樓,另有一棟地上一層,地下兩層的報告廳。占地面積超過68000平方米,其建筑面積超過300000平方米,相當于現有百度大廈建筑面積的3.3倍。

即將搬遷的新浪大廈同樣位于中關村軟件園二期,占地2.9公頃,建筑面積約13.22萬平方米,耗資約為15億元。整棟大樓地上六層,地下三層,包括工作區域、員工休息區和健身房、餐廳、停車場等功能區。

一向大手筆的騰訊也不甘落后,與百度、新浪在相同區域選址的新北京總部單層面積為2.8萬平方米的七層正方形建筑,單層能夠容納2300人一起辦公,預計在此辦公的員工人數接近8000人。

中關村地鐵站下班時的人流。

5

如此巨大的辦公空間顯然是人多地少的中關村西區無法滿足的。

不過與大型科技公司的外延相同步,“中關村”的概念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未來會與上地融為一體。在1988年以前,位于海淀區中東部的“上地”只是個村。1991年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開始動工,如今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屬中關村科技園區第一發展組團。

如果從行政管理角度看,中關村本身包括一區16園,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亦莊科技園、通州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等。其中海淀園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輻射、孵化和商貿中心,其他園區主要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

在 這些園區當中,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通過多元化投融資的方式,建設了中關村科技商務中心區,中科院科學城、北大科技園和清華科技園。其中又重點規劃建設了中 關村軟件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等多個專業化產業基地。除提供產業化空間外,中關村科技園還出臺了各種創業投資、人才扶持等 相關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入駐。

“中關村外延的趨勢和硅谷很像。早前硅谷的范圍并不大,現在則延伸至從舊金山到圣何塞的一大片區域。在整個生態布局中,不停有新的公司進入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創業公司都會長大。”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創業家首席戰略官羅小渠表示。

 

包括百度、騰訊、新浪在內,他們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的員工加入,除了技術和薪酬主導外,文化氛圍也相當重要。通常公司文化需要通過辦公環境來顯現。這也是蘋果愿意花巨資建造一座“宇宙飛船”的原因。

像3W公司這樣的創業公司,盡管其總部位于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一個三層小樓,但其聯合辦公空間早已擴展至深圳、成都等地,一種代表著中關村創業的氣質也隨著3W走向所拓展的區域。

羅小渠認為,即使這些公司徹底出走中關村也不是問題,“因為有科研院所,中關村有它固有的特質,在地域外延時文化和精神的核心還會保留在這里。就像硅谷不管怎么變遷,核心永遠是在斯坦福那一區域。中關村某種程度上就扮演這樣一種角色”。

身處中關村的人眼里,或許“中關村”一直沒有變過,變的只是不斷被摘下又貼上的各種標簽,一個不斷被重新定義的中關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