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從中關村看產業生態 如何抓住智能制造的“臺風口”

日期:2016-07-26  來源:科技日報
[字體: ]

智能制造”是一種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機器在制造過程中可實現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功能,被認為是產業變革的“下個臺風口”。如何抓住 “智能制造”的“臺風口”?7月23日,我國首個高度聚集圍繞“智能制造”創新創業資源的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在北京市海淀區亮相;名為“北斗七 星”的產業生態,為我國加速落實“智造”升級提供了一個全新樣本。

  “有空間、沒服務”難題怎么破?

  “一旦步伐跟不上,就不是能不能‘吃肉’的問題了,可能連‘喝湯’的資格都沒了。”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制造是中國不能錯過的風口。”

  記者在各地調研中發現,不少產業園雖然提供了類似企業聚集的空間,卻缺乏整體的產業鏈、供應鏈等專業服務。

  針對這一問題,“中關村智造大街”運營方代表、北京海東硬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靜說,這里形成了支撐創新的“北斗七星”產業生態。

  所謂“北斗七星”,就是圍繞智能制造領域,打造涵蓋敏捷制造、工業設計、技術研發、檢測認證、小批量試制、科技服務、市場推廣七種服務的服務鏈條。

  “通過平臺化的服務,‘一站式’解決創新企業的需求。中關村智造大街構成了‘懂智造’的服務生態。”程靜說。

  “中關村智造大街”,位于北京海淀五道口腹地,北起清華大學東門,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周圍高校云集。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濃厚的科技氛圍,讓這里迅速匯聚了一批專業服務平臺和國際化創新機構。

  記者從中關村海淀園了解到,智造大街將進一步實現四個功能定位,即智能硬件產品創新,專業力量實現從0到1;智能制造標準創制,推動國際國內標準制定、推廣;國際技術交流,融合全球人才之智;科技成果輻射推廣,匯全球高端科技。

  政府能為“智能制造”做點啥?

  “街區的打造,不是政府赤膊上陣,而是借力市場,推動資源再聚集。”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長萍說。

  一家入駐街區的創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關村智造大街”誕生,體現了新的政府服務創新的智慧,“著眼經濟主戰場,提前部署引領,讓區域成為下個經濟‘風口’的風向標。”

  一方面,政府鎖定發展方向、政策規劃。在前期走訪中,海淀園根據實地調研和綜合比選,考慮到清華大學東門周邊高校院所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國際交流頻繁且房屋產權較為集中,決定依托成府東小街、清華東街沿線打造智能制造街區。

  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機制組建“北京海東硬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業態調整、產業集聚、資源匯總及品牌促進。

  “市場機制將帶來專業的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等資源,政府做好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即可。”李長萍說,未來政府將更好地扮演“服務員”角色。目前,海 淀正在逐步設立針對“智造平臺服務類企業的考核獎勵指標”,并在探索建立“園區+平臺+基金+聯盟+品牌”的全鏈條服務機制。

  北京市海淀區區長于軍說,“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新街區計劃服務智能制造領域創新實現從0到1的跨越。這也標志著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的北京海淀,在加速促進雙創服務走向高端化,支撐創新創業與經濟轉型升級有機結合。

  未來3年,中關村智造大街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將突破10000項,技術交易額超1000億,其中50%以上輻射京外,合作園區100+,服務企業10000+,帶動收入5000億元。

  創新創業資源如何聯動?

  作為中關村創業大街和中關村大街的代表,梅萌提出了“大街+”的概念,“大街之間應該是一個整體,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的聯動。我建議,在中關村成立一個大街聯盟。”

  這個看法得到了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的認同。在懷進鵬看來,“如果創業大街重在提出想法,智造大街則是把看明白的事做明白。”

  如今,創業大街和智造大街已在市場化運作中產生了聯系。作為“北斗七星”工業設計之星的云智造公司,正是在在創業大街孵化的。

  不止于“大街”之間的聯動。目前,智造大街已有中國電子標準研究院、硬創夢工場、云智造、京東方等平臺服務商,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中科創星、中科飛龍等中科院項目轉化平臺,英特爾研究院背景的智能駕駛轉化項目,并引進美國Plug&Play公司總部落戶。

  “我們在硅谷孵化了上百個十億美元的項目,我們希望成為中美創新資源的橋梁。”Plug&Play公司總裁拉希姆·阿米迪說。

  按照規劃,“中關村智造大街”將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產業鏈、“國際智能制造”產業鏈、“國際新技術新產品交流輻射地”以及“高端創新服務要素聚集地”。

  “要讓中國智能制造在這里給出答案。”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