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朝陽園“十三五”末總收入達5000億元

日期:2016-09-08  來源:大公網
[字體: ]

 記者今日從2016北京CBD商務節獲悉,,“十三五”時期,中關村朝陽園將通過強化科技服務功能,發展優勢新興行業,全面提升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通過培育升級30-4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引進20家總收入億元以上國際研發企業、發展“互聯網+”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措施,到2020年,園區總收入實現5000億元,建設成為中關村國際研發創新聚集區、朝陽區自主創新的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區和輻射帶動城鄉發展的示范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新的增長極。

  30-4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成新增長極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中關村朝陽園占地面積26.1平方公里,包括電子城東區、電子城西區、健翔園、電子城北區、望京地區和垡頭中心區,“十二 五”末,園區已聚集阿里巴巴、西門子、默沙東、京東方等各行業龍頭企業,實現總收入4225.6億元,電子信息、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 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占園區總收入的76.1%,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將培育和升級30-4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占比將達到77%。”中關 村朝陽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融合產業和科技服務業為重點,加大科技研發向主導產業集聚,集中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 和生物醫藥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科技金融、研發設計、知識產權等為支撐的科技服務業。

  據介紹,到2020年,園區總收入將突破5000億元,建設成為中關村國際研發創新聚集區、朝陽區自主創新的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承載區和輻射帶動城鄉發展的示范區,成為朝陽區高精尖經濟結構新的增長極。

  引進20家總收入億元以上國際研發企業

  據了解,目前,朝陽園有世界500強企業35 家,是北京市跨國公司、企業總部較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185家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去年實現收入2046.4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219.5%。

  “聚集以‘研發中心’為龍頭、由產業鏈高端帶動的、功能不斷完善的跨國企業,形成國際化的研發經濟形態,是中關村朝陽園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 重要途徑。”提到“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該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表示,5年里,計劃新引進總收入億元以上國際研發企業20家,最大限度的發揮國際研發機構的作 用,促進朝陽園加速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該負責還告訴記者,朝陽園將依托良好國際研發氛圍,以電子城北區、垡頭中心區建設為契機,重點吸引信息與電子行業、生物與醫藥、能源與節能等領域和行業的跨國公司研發機構或研發中心,打造國際研發資源與活動的聚集區域。

  發展“互聯網+”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促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研發應用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將帶來了更多的新模式和新業態,移動電商、跨境電商以及O2O全渠道經營模式逐步崛起”。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朝陽區“互聯網+”企業加速集聚,吸引了淘寶科技、居然在線、易迅網、中糧我買網、樂視等電商企業紛紛落戶。截至目前,中關村朝陽園有 “互聯網+”企業近600家,實現總收入近8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聚集了奇虎360、阿里巴巴、58同城、美團網等互聯網龍頭企業,藝龍網、中商 惠民、第一視頻、百合網、阿里健康、世紀互聯、蜜芽寶貝、百合網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企業涌現,涵蓋商貿銷售、醫藥健康、生活服務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

  “十三五”期間,中關村朝陽園將抓住“互聯網+”的機遇,承接并轉化原始創新重大科技成果,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打造“互聯網+”產業聚集地,實施“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等重大示范應用,吸引更多重點企業及關聯企業實現入駐。

  與此同時,園區還將依托于互聯網企業強大的信息與數據處理能力,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支持企業突出商品和服務特色,充分應用移動互聯網、物 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營銷、支付、售后服務等方面線上線下互動,開展全渠道經營,全方位、全天候滿足消費需求,發展體驗消費,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利用 現有商業設施改造發展消費體驗示范中心,合理布局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文化、培訓、體育、保健等體驗式消費業態。

  今年建5個孵化器或眾創空間

  作為中關村朝陽園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通過建筑節能、綠色照明、清潔采暖等示范工程,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我們將推廣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綠色建筑的模式,推進電子城北區、垡頭中心區項目建設,探索通過引入第三方評價的方式,提高綠色建筑的建設質量,打造區域綠色智慧型示范區,促進綠色建筑規模化快速健康發展,建設低碳節能、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推廣綠色建筑模式的同時,園區還依托‘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鳳凰計劃’等人才工程,利用望京留創園引進一批國際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并結合園區定位,積極研究促進“創新+創業”雙發展的“雙創”政策和措施。

  “我們結合重點產業和區域國際化特點,統籌引導雙創型企業向園區及周邊聚集。”該負責人介紹說,園區正在完善研究促進孵化器、眾創空間發展政 策,引導眾創空間提高創新能力服務層級和創業效果,依托園區現有孵化器和專業服務機構,積極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2016年,我們計劃建成5個孵化器 或眾創空間,2020年,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將達到30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