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城市副中心概念的提出,讓全北京都向東看的話,那么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則讓北京形成了一個新的兩翼格局,北京未來的發展會一路向南。
房山,作為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區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再加上房山產業規劃和積淀已經初具規模,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屬于房山的時代已經來臨。
目前,房山的產業聚集氛圍正日趨成熟,超級蜂巢國際創新示范區、北京基金小鎮、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等不同領域的高端平臺均已搭建完成,并成為新的經濟動力引擎。
如今,一個全新的中關村南部科技創新城正在崛起。那么,房山是否將接棒正式成為新中關村?與海淀已經飽和的傳統中關村相比,這座2.0版本的中關村是否更具發展潛力呢?
一個巨人的肩膀
曾經的海淀區中關村,以電子一條街的形式野蠻生長,成為中國的硅谷并引領了中國自1988年以來30年科技發展。
近日,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布報道稱,北京被評為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第一名,中關村也已取代硅谷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
為了承接和擴大中關村的功能,2013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與房山區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共建“中關村國家創新示范區房山園”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6年,房山正式提出“一區一城”的功能定位,一城指的就是中關村南部科技創新城。如今,房山作為中關村的南部科技創新城,可謂是站在傳統中關村這個巨人的肩膀上。
在房山區政府的解讀中,房山未來的產業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產業為核心,與中關村進行深度對接,打造科技、金融、文化三大創新平臺,在房山打造中關村的2.0時代。
一個宏偉的規劃
近日,《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正式印發實施,京津冀這列“發展快車”正不斷提速。
2017年4月,千年大計雄安新區規劃出爐,業內人士指出,其地位和重要性比肩于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可見,雄安新區肩負著打造新的經濟增長、解決大城市病的雙重責任。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下,雄安新區的建設勢必會考慮到與周邊城市社會機理等方面的融合。
因此,在雄安新區和北京之間必將會出現一條經濟紐帶,促成其有機發展和無縫對接。而房山,則居于核心位置,成為北京向雄安新區迸發的橋頭堡和城市發展轉移的中間站。
房山釋放的產業能量正加速形成京津冀產業鏈接帶。“不管是產業在京津冀區域的遷移還是雄安新區的產業承接,房山都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聯動橋梁,”業內人士對房山寄予厚望。
一個嶄新的房山
作為2.0版本的中關村和京津冀區域的“黃金眼”,房山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形成企業聚集效應。
在幾年時間內,房山產業帶的竇店高端制造業小鎮、北京基金小鎮、房山文化創意產業園都初見規模成效。
此外,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優客工場、創新谷、北大創業訓練營等市級乃至國家級眾創空間,帶來2100多個項目落地房山。
更值得注意的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平安、太平洋財險等知名公司也已入駐超級蜂巢園區,有望成為京西南的大健康產業基地。
“房山的科技創新進程發展速度是超乎業界想象的,”業內人士表示,在時代和諸如超級蜂巢這樣的平臺帶動下,房山的經濟發展已經全部轉向信息科技和創新驅動,而這正是中關村2.0時代的“精髓”。
此外,除了商務集群和產業聚集發展之外,中關村2.0時代需要新的時代元素,要考量區域的創新能力、創新環境、國際化指數、輻射帶動力以及生態環境。
一個強力的支撐點
放眼房山,既能將產業和商務集群合二為一形成“綜合巨艦”,又能在以上綜合指標嚴苛的考量下具備領先性的,非超級蜂巢莫屬。
作為在房山區政府指導下規劃打造的國際創新示范區,房山超級蜂巢是產業地產的超級“大塊頭”,大手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產業、文化創意三大核心產業引擎,全球500強中國平安、太平洋財險、凌榮電子、一創物聯等龍頭企業入駐,中融集團、京煤集團等實力國企緊鄰,內外合力,以產業聚集效應,共同助推房山產業升級。
更為重要的是,超級蜂巢同時囊括商務辦公、企業總部和創業商業等多種業態。超級蜂巢的多業態融合不但為商業帶來有力的客源支撐,也配合房山的“新中關村”之路為其打造了一個鮮活可持續發展的、“新中關村”生態商業范本。
隨著房山超級蜂巢的新品入市,大大助推了房山開啟新中關村時代的力度和速度。據了解,房山超級蜂巢已經入市的產品為面積60-160平米的臨街商鋪,以及50-90平米的生態辦公產品,擁有花園式辦公環境的1200-8600平米的企業總部產品,適合商務辦公多方需求,是區域內不可多得的高端商務生態產品集群。
調研了超級蜂巢之后,業內人士強調,正如撐起國貿之勢的國貿三期以及夯實望京“名號”的望京SOHO,超級蜂巢在房山的“新中關村”征程中,被視為領航者。
房產|樓市|房企|項目|人物
商務合作請添加微信號:shitoukala
目前,石頭侃房已經入駐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焦點、一點資訊、網易新聞、鳳凰新聞、北京時間、新浪財經頭條等十余家自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