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科教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中關村,也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源地。伴隨人才、產業資源的不斷聚集,如今的中關村已經形成人才、技術、資本的“三駕馬車”,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從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國際前沿水平的“跟跑者”,轉變為不同領域“并跑者”、局部領域“領跑者”。近日,本報記者走訪多家企業及創業服務平臺,了解中關村創新創業的最新進程。
謀突破:中國制造抗癌藥有望降價八成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抗癌藥”、中國人為全世界做頂尖的抗癌藥,是百濟神州的企業理想。據介紹,這家創建于2010年的年輕公司,面向世界最前沿的生物科技領域,致力于抗癌創新藥的研發。
產品的研發管線方面,百濟神州近年來不斷取得進展。據介紹,作為其中兩款代表性產品,其自主研制的BGB-A317和BGB-3111,分別面向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及肺癌、胃癌、霍奇金淋巴瘤等方向的治療,目前正進入關鍵性臨床試驗階段,有望在一到兩年內獲得國內正式的醫藥許可。
為什么堅持選擇做創新藥,而不是引進專利技術做相對簡單的國產化?百濟神州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國產創新藥可更大程度爭取到自主定價,包括BGB-A317和BGB-3111等產品一旦成功投產,有望為相關患者的用藥成本大幅降低80%。
看進展:人工智能“中國芯”即將亮相
在海淀橋的西北角,藍色的玻璃幕墻樓格外醒目,這就是今年6月1日正式運營的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其前身是大地科技大廈。不到半年的時間,1.5萬平方米的運營空間,已經進駐15家通過“全球選拔、公開路演”選拔出來的前沿技術企業。一家名為“夢之墨”的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液態金屬打印”,是夢之墨的核心技術,圍繞這一技術該公司已形成了多款業內具有開創性的產品系列。
同樣在中關村,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新星企業地平線機器人公司,也為記者展示了其在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以及智能駕駛領域的多項領先技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的第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產品及解決方案,預計在下周正式發布,將標志著人工智能“中國芯”的一大突破性進展。
促發展:外籍人才服務窗口提供便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示范區在中央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營造適合前沿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
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推進中關村人才國際化進程,面向全球延攬優秀人才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出入境20條改革政策、商事制度改革、食藥十二條等也相繼落實,其中包括“開通永久居留證直通車”、“設立審批服務窗口”等10項政策在中關村先行先試,效果顯著。
據介紹,今年9月,在創業大街正式掛牌開通的中關村外籍人才服務窗口,是服務更多國際尖端人才順利落戶中關村的最新舉措之一。伴隨這一服務平臺的開通,外籍尖端人才永久居留證的辦理等手續的辦理周期從過去的180天,大幅縮短到50個工作日。
截至目前,該服務窗口受理咨詢量已超過20余萬,為國際尖端人才的進駐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