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中國農大校領導與涿州市主要領導舉行會晤,共同商討市校合作事項。雙方約定,近期將派專人進行對接。據透露,該校李寧院士的種豬場項目和學校的生物質新能源項目將落戶涿州,其中李寧院士的種豬場項目一期投資超過5000萬元,計劃建設國際上最現代化的種豬場。
涿州建設“農業中關村”
這是涿州市與中國農業大學涿州農業科技園區攜手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聯手建設京南“農業中關村”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中國農業大學涿州科技園區位于涿州市東城坊鎮,是河北省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申辦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依托中國農業大學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征,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重點發展生物、農作物優質品種與苗木、優質畜禽良種、優質果品蔬菜、優質農產品加工、農業設施與裝備技術等領域,通過園區主導產業和產業化經營體系帶動輻射涿州市全部鄉鎮及其周邊的保定地區中北部、北京郊區部分農業的持續高效發展。
在北京城南發展及河北省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涿州市與中國農業大學涿州農業科技園區達成共識,把中國農業大學涿州科技園區打造成“農業中關村”,借力中國農大科技優勢,使園區成為農業科技學、研、試、產、銷結合示范樣板和技術輻射源,促進涿州市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
打造京南綠色生態重鎮
隨著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戰略的深入,涿州市啟動了西部新區190平方公里的規劃,和中國農大園區在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上實現對接,打造面向北京的集教育、休閑、養生于一體的京南綠色生態重鎮。該市對西部地區砂石料開采進行大規模治理,大力實施增收增綠工程,建設精品果園,恢復萬畝稻田的“邵村花田”美景;與中國農大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加強具體的溝通協作,依托中國農大涿州農業科學園區在農業技術方面的優勢,發展觀光農業、現代設施農業,共同將農業園區做好,將涿州西部建設成科研、教育、養老基地;加快京南小鎮等項目建設,適應北京“異地養老”趨勢。
目前,涿州農業科技園區進展顯著。國家“863”轉基因棉花種植示范基地落戶園區;國家生物質能源植物研發中心實驗室在園區已修建完畢;占地2500畝的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生態園在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園區已成功與致遠公司對接;中國農業大學動科研發中心第一期工程完工;700畝馬業教學科研試驗基地用地地面附著物普查工作已完成;園區正籌辦9個研發項目,力爭使園區成為科技先導型的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基地與現代農業技術輻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