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中關村知識產權托管工程大受企業青睞

日期:2011-07-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在中關村軟件園,企業家之間流行一句話“你入托了嗎?”

  這個“入托”,可不是針對小孩,而是指中小企業加入市知識產權局2008年起在全國首創的知識產權托管工程。

  顧名思義,知識產權托管是指將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的需求與中介機構專業化的服務相結合,中介機構在嚴格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受企業委托為其提供知識產權咨詢、商標和專利申請、維權打假等一攬子服務。

  “托管工程就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似的,早就盼著它了。”漢峰世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嘉對“入托”向往已久。

  漢峰世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無線通信接入、終端設備及通信服務為核心的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有許多新的產品、發明和創造。2008年時,在基于無線的智能終端領域,至少有三、四項專利可以去申請。

  “專利申請的專業性很強,當時我曾考慮專門招聘一個人從事專利的申請等知識產權工作。”宋嘉說,但他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我們員工總數僅16人,一年的營業額1000萬元,招聘一個員工,一年成本就多出10多萬元,耗不起。”招聘這條路行不通,宋嘉又從社會上找了幾家從事知識產權代理的中介機構,“對我們這種小企業,他們開口就是申請一項專利需要多少錢,對公司整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布局一點兒都不關心,最后沒談下來。”

  直到2010年8月,知識產權托管工程在軟件園開展之前,漢峰世紀還是一家零專利、零商標的企業。

  像漢峰世紀這樣的情況,在中關村軟件園普遍存在。作為市知識產權局遴選出的中介服務商,北京峰薈財智知識產權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在工程啟動后,調查軟件園孵化器全部68家企業,其中申請注冊商標的企業只有15家,申請專利只有5件。

  “政府主導并給予一定補貼;我們出地方;專利托管的中介機構出人手和專家;入托企業出費用……多方共贏,這件事就做起來了。”軟件園孵化器相關負責人說,由于政府的補貼以及中介機構成本降低,收費標準比市場價低了兩三成。

  有了知識產權托管,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逐漸明晰起來。

  2010年底,漢峰世紀推出一款智能固話產品。宋嘉覺得,這款產品不但能在國內銷售,而且能夠進軍國際市場,因此希望在國際上同步申請專利。但負責漢峰世紀的中介機構專業人員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告訴我,在一個國家申請一個專利,動輒需要一二十萬元。如果在世界各地同時申請,對公司而言將是一筆極大的開支。”宋嘉說,他接受了建議,先在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站北美申請專利,然后再在歐洲申請。

  此后,中介機構人員在外省某地發現了假冒“漢峰世紀”商標標識的無線通信廣播產品,中介機構隨即與漢峰世紀商討,有效地維權。

  不到一年時間,在托管機構的幫助下,漢峰世紀已經申請了9項專利和15個商標,還有5、6項專利申請已經寫好,將在近期遞交。“知識產權托管后,我們將專業的業務外包給中介機構辦理,企業省錢、省心、省力。”宋嘉說。

  數據顯示,自2008年4月在豐臺賽歐孵化器開展試點以來,本市已經在中關村亦莊園、石景山園和海淀、昌平等地陸續開展了知識產權托管工程,1500多家企業簽訂了“入托”協議。“"入托"企業的專利申請、授權的數量不斷提高,年平均增長超過70%。”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汪洪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