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產業聯盟漸成中關村“創新第三極”

日期:2013-04-1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除了以創新安身立命的高科技企業,具備尖端科技研發優勢的院所高校,產業聯盟已經成為了中關村的創新“第三極”。昨日,記者從中關村社會組織大會上了解到,中關村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共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促成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54項。產業聯盟在中關村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企業高校聯手創節能紀錄

  在通州竹木廠的一家鍋爐房,足有幾人合抱粗的大煙囪,幾乎看不到白煙的蹤跡。而一年前,這里冒出的滾滾白煙,大老遠就能看得見。

  昨日,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成員、北京源深節能總經理滕樹龍自豪地告訴記者,大煙囪的變化背后,是公司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的功勞。除了看上去白煙少了,更重要的是節能、減少排放。“國外同行一般只能把燃氣鍋爐煙氣從120攝氏度回收余熱至70攝氏度,我們的技術卻實現了將其熱量深度回收至20多攝氏度的紀錄。單個項目每年能幫企業節省100萬立方米天然氣。”

  滕樹龍說,這項世界領先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是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進行合作的成果,合作平臺同樣離不開產業聯盟。

  接下來,這項技術就將應用于“北京未來科技城高效煙氣余熱回收利用能源系統建設項目”,預計在對未來科技城內50%的換熱站進行大溫差改造后,提高電廠整體供熱能力約25%,增加供熱面積約120萬平方米。

  聯盟綠色建筑產業鏈服務園博會

  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聯盟組織成員單位共同打造的新型綠色建筑產業鏈,已經成功為今年5月即將舉行的園博會主展館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節能效果達60%以上,實現污水零排放,成為了國內大型公共建設中系統性應用節能環保技術的典型。

  “光伏發電、冷熱源、綠色建筑……這些構成整個綠色建筑的產業鏈,絕不是單獨某家企業能完成的。在成員單位的合作過程中,還會碰撞出不少協同創新和市場合作的火花。”該負責人說。

  “相比原來企業的單打獨斗,聯盟通過承接項目,能夠帶領企業直接進入與需求方的技術配套設計階段,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為聯盟成員創造發展機遇,也為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創造了極好的機會。”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對記者說。

  成海外多國標準制定方

  除了開拓市場,協同創新,中關村各大產業聯盟的創新輻射力和影響力還體現在其對國家、國際標準制定主動權的逐漸掌握上。

  近幾年,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已成功推動了在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落地的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成立國內首個依托聯盟的標準化委員會,以自主技術支撐標準制定,基于聯盟技術規范基礎制定的幾個標準中,有4個已經作為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