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協同發展京津冀 跨區布局中關村

日期:2017-01-25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 ]

作為京津冀加速實現協同創新的積極探索者和引領者,中關村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在中關村輻射帶動下,京津冀三地實現創新資源和產業對接,為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探索了新路徑——

   協同創新,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關鍵引擎。中關村,是京津冀加速實現協同創新的積極探索者和引領者。

   近年來,在中關村輻射帶動下,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實現創新資源和產業的對接,以及比較優勢的協同,放大創新的乘數效應,使過去依賴資源投 入、規模擴張的“有極限”外延發展模式,轉向依靠“人”的創新創業效能釋放、創新驅動的“無極限”內涵式發展,為落實創新驅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探索了新 路徑。

   共建共享協同創新平臺

   協同創新平臺,是協同創新能夠落地的重要抓手。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由中關村與河北省保定市共建,是中關村首個在京外的創新中心。

   雖然時值隆冬,記者在這里感受到的卻是蓬勃發展的春意。

   “創新中心揭牌啟動一年多來,已經吸引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綠建寶、中國網庫、SMC、DB、蜂巢搜索、河北歌元、中國技術交易所、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 心、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館、天津大學成果轉化基地等86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入駐,其中50%的企業和機構來自北京。入駐企業累積研發投入3500萬元。”保 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張曙光念叨起這些如數家珍。

   中國創新驛站保定基層站點、京津冀技術交易市場保定工作站、中國智能電網技術交易服務平臺、保定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也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掛牌,創新資源聚集效應日益呈現。

 

   扈德輝帶領的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團隊,負責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項目運營。在張曙光看來,“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承載了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引入中關村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將創新文化(18.200, 0.12, 0.66%)基因植入項目,形成裂變效應,為保定產業升級和轉型發揮示范和促進作用;二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實施落地提供實踐素材”。

   該創新中心目前已先后舉辦京津冀人才交流會等20場大型活動、22場創新匯—企業家沙龍活動、6場創新匯大講堂活動,匯聚超過2000家來自中關村、北京和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企業赴保定參加活動,對接資源,共謀發展,為保定帶來了諸多人才、技術和資本。

   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入駐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董事長安澤方深有感觸地說:“效率真高!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在創新中心的幫助下, 我們企業就成功地實現和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對接。運營團隊對企業的服務作用很大,一是橋梁,二是杠桿,三是顧問,四是協同創新。”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已將“優化存量、提升增量、國際合作、強化運營”,作為2017年的關鍵任務。具體任務包括,依托創新基地研發中心建立并運營“雨林 空間”,完善“孵化器”功能;加速推進“一中心、一基地、一產業園區”三級跳協同發展路徑;引入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培訓服務,完善人才配套服務;加快科技 成果轉化落地,為有需要企業建設公共技術平臺;推進“中德產業新城”的規劃建設;加強引入以色列、美國硅谷創新資源,等等。

   科技園區也是典型的協同創新平臺。元旦前夕,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在天津濱海新區揭牌。當天,來自北京的45個項目簽約濱海新區,這些項目涉及移動互聯網、健康醫療、跨境電商、科技金融等領域,投資額超350億元。

   這方規劃用地10.3平方公里的協同創新熱土,引進中關村創新資源、政策、人才,借鑒中關村的創新服務理念與經驗,計劃2018年年底前初具規模,到 2020年建成若干創新社區和特色產業基地,讓天津的開放港口與產業基礎,與北京的科研資源、科技服務業產生“化學反應”,發揮出協同創新的疊加效應。

   近年來,中關村積極運作跨區域科技創新園區鏈布局,中關村河北曹妃甸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河北承德節能環保及大數據產業集聚園區、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都成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共建共享創新生態系統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認為,之所以能成為全國自主創新高地,根本原因在于中關村建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

   協同創新的成功和可持續,同樣離不開適配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

   在中關村,大家的共識是: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不應僅僅推動一些項目落地,或者僅僅共建一些科技園區,更重要的是共同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可持續協同創新的大合唱。

   歲末年初,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在天津市寶坻區正式開張了。該公司將統籌開發建設和運營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通過整合中關 村的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要素,以及創新理念、品牌和管理模式,集聚大量高端產業和高素質人才,快速提升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產業聚集發展水平和創新 創業環境。

   中關村協同發展公司的團隊,負責經營管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張超說,一方面,著力打造寶坻的硬環境,更重要的是把中關村的創新生態環境復制過來,適時適度引入科研院所的人才和專業優勢,以及中關村相關產業,快速提升寶坻的創新發展能力。

   2016年,中關村以市場化運營機制將中關村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引入津冀,支持36氪、北服創新園、創業公社、太庫、泰智會等20多家孵化器,在津冀設置分支機構,注冊面積共計11萬多平方米,在孵企業/項目數量240多個。

   推進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

   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中關村不僅是積極推進者,而且是當仁不讓的排頭兵。

   “中關村的創新資源之富集,創新能力之強,有目共睹。創新能力越強,其分解、裂變的創新能力更強。中關村在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中,可以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務委員郭戎感慨地說。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到2018年,在“4+N”重點區域,初步形成以科技創新 園區鏈為骨干,以多個創新社區為支撐的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實現幾大目標:協同創新機制和支持政策取得重點突破,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初步構建,自主 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作用進一步增強,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形成合理布局,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為實現發展目標,《行動計劃》還提出實施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六大工程”,即,政策先行先試工程,打造區域體制機制創新高地;創新社區共建工程,建設跨區 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重點園區建設工程,構建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共筑區域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京津冀人才圈建設工程,推進高端人才 集聚和跨區域創新創業;金融服務一體化工程,推動三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有機銜接。

   郭戎表示,相信中關村會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創新資源,更好地輻射帶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協同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