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昌平園被視為北京市的“后備園”,如今承擔著建設京北創新高地的重任。昌平園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總量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財政貢獻提前翻番的宏偉目標。
在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的“兩城兩帶”格局中,未來科技城、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花落昌平。
這“一城一帶”的落戶,讓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昌平園(以下簡稱昌平園)當仁不讓地挑起了建設“京北創新高地”的大梁,創新企業、重大項目、重點工程一個都不能少。昌平園打造京北創新驅動動力源(600405,股吧)的步伐正在快馬加鞭。
多措并舉
助企業發力
企業在異地孵化,成長壯大后擇優引進中關村——今年9月,昌平園與山東濰坊市奎文區確定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濰坊中心作為昌平園(濰坊)科技企業孵化器,入駐企業將同時獲得兩地的政策支持。
“很多處于初創期、用地規模又比較大的企業一時難以在昌平園落地,建異地孵化器能夠解決園區現有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中關村昌平園管委會主任于泓介紹。
為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昌平園為企業多渠道爭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組織佰仁醫療、科聚化工等7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關村專利促進資金;博奧生物、亞都室內環保等7家企業申報北京市技術標準制修訂補助項目,獲得支持資金39萬元;貝英斯數碼、直真科技等22家企業獲得810萬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資助;康比特、博奧生物等13家企業獲得昌平區配套資金支持121.3萬元。目前,昌平園企業共獲得各類專項資金支持970.3萬元。
隨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逐漸增強,昌平園也成為第二批北京市知識產權托管工程試點基地。“試點的目的旨在推進企業層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激發企業的科技研發和創新活動,培育出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集群。”于泓介紹,目前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根據托管合作協議,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已有149家園區企業成為北京市專利試點企業。
為使企業充分享受各項優惠政策,昌平園多次舉辦重點政策培訓會和宣傳會;編制發放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政策法規選編》2000余份,使企業充分了解和享受優惠政策,助推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為提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效率,園區多次召開相關培訓會,并對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所有企業逐一聯系,加強溝通,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為促進昌平園重點企業的發展,做好重點企業的全方位、系統的服務工作,首批66家重點企業進入了“點對點助企工程”名錄,昌平園管委會副處級以上10名領導干部均參加聯系重點企業工作。
多措并舉為園區企業創造了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發展壯大的寶貴機遇。數據顯示,昌平園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460余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61家,其經濟總量占園區整體的80%以上。僅今年1-9月,新入園企業就達123家,其中注冊資本千萬元以上的企業46家,預計全年新入園企業180家,比2010年增加30家。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曾幾何時,昌平園被業界視為北京市的“后備園”,往往是北京市內“容不下”的企業和項目,才會選擇落戶昌平。
“可眼下,盡管昌平園的土地資源寸土寸金,但科學合理的園區規劃依然讓科技企業趨之若鶩。一時間,園區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也水漲船高。”中關村昌平園管委會副主任張貴林對園區企業的科技創新情況十分熟悉。
目前,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企業已入選2011年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康得新(002450,股吧)、北京利爾(002392,股吧)、新時代健康等24家企業申報第二批“十百千工程”企業;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獲第二屆北京市發明專利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北大先行等17家企業榮獲中關村2010年度專利促進資金支持;雪迪龍等2家企業獲得2011年度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專利創業資助項目;109家企業的299項產品列入到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高德軟件等9家企業項目入選2010年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名單……
另一組數據表明,截至今年8月底,昌平園內10億元以上企業11家,1億元至10億元企業66家,國電物資集團、福田康明斯等企業表現突出。“預計到年底,億元以上企業有望突破百家,達到110家左右,億元以上企業數量的增加必將拉動昌平園整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于泓對此頗有信心。
其實,除了聚集大企業,上市企業的增加也反映出昌平園科技企業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的強勁態勢。張貴林介紹,2009年,樂普醫療(300003,股吧)、北陸藥業(300016,股吧)、探路者等3家企業成功登陸創業板。2010年,昌平區政府第24號折子工程中要求,抓住國家推出創業板、中關村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金融改革試點等機遇,鼓勵更多企業上市融資。當年,昌平園利爾高溫材料等5家企業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和深交所上市,超額完成昌平區政府提出的力爭3家企業年內具備上市條件的要求。
截至今年8月底,昌平園共有15家上市企業,分布于新加坡主板、香港創業板、滬市主板、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美國納斯達克。東方廣視等6家企業已提交材料,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公布結果;北京博暉創新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已進入中關村代辦轉讓系統;北京睿力恒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正在運作改制工作。
全力沖刺重點項目工程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深入推進之年,是全面加快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啟動之年。
“對昌平園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和考驗。”于泓介紹,目前昌平園正在堅持圍繞昌平區委、區政府建設“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的發展戰略,積極主動吸引和安排重大項目落戶昌平,重點突破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節能等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
據了解,昌平園在2011年園區重點項目的選擇上,傾向于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升級、區域帶動性強、產業關聯度大、自主創新示范效應明顯,同時也符合現代產業、先進制造骨干、高端產業自主創新的項目,能夠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項目,具備增長潛力的同時帶動新功能區建設的關鍵項目。
張貴林介紹,近兩年入駐昌平園的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中,12個符合重點項目條件,主要以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產業為主。其中,境外最大藥企美國健贊的研發及實驗室、深圳邁瑞北京研究院和方正醫藥研究院等生物醫藥項目的入駐,不僅提升了生命科學園的知名度,同時為剛被批準為國家北京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孵化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石油科技創新基地、中國移動國際通信港、泰康健康管理中心等一批中央企業的研發機構項目入駐生命園和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既符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昌平部分)產業規劃》,同時為打造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將其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昌平園12個重點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220627平方米,總投資約1023561萬元,建成后將成為昌平園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進一步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同時可作為昌平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自主創新是昌平園最值得傳承的經驗。”于泓認為,一路走來,正是依靠自主創新,昌平園才能在“十一五”期間保持經濟總體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五年間,園區企業上繳稅金從10.6億元增加到48億元,復合增長率35%;總收入從335億元增加到880億元,復合增長率21%;工業總產值從236億元增加到623億元,復合增長率21%。
“2011年年底,園區總收入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達到1160億-1200億元。”于泓滿懷信心地表示,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昌平園在“十二五”期間必將實現經濟總量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財政貢獻提前翻番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