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開啟中國的“知識經濟新時代”

日期:2011-03-06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過半農民工

  未參加任何培訓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這個前提下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是和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即人力資本質量密切相關的。當前實際情況是全社會勞動者科技素質較低,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短板。

  農民工已成為二三產業一線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勞動者中,農民工比重占60%。2009年2.3億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有超過80%在建筑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就業,他們有超過70%屬于初中以下水平,超過50%的人從未參加過任何職業培訓。近些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很多產業部門通過提高市場水平,資產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技術等措施,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取得這些成效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積極和重要的影響。但在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科技進步,必須做到資本與勞動匹配協調,其中包括自己的技術水平與勞動者的技術水平二者必須協調,在同一水平上才能發揮科技進步的作用。

  而現在廣大農民工科技水平較低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議加快發展以農民工為對象的中等職業教育,各級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建議制定十二五期間農民工職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增加資金投入,尤其是國家應該對西部地區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上給予傾斜支持。

  

  

  

  當前,中關村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范圍調整,基本覆蓋北京所有可開發產業用地,但各個園區大多未能突破行政區劃限制,缺乏成規模、大體量、跨區縣聯動的空間載體。

  未來中關村科技城要以先期入駐15家大型央企研發機構為基礎,吸引一批行業領先的大型民營企業入駐,將其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本土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

  未來中關村需要打好資源整合牌,形成新的空間載體,這樣才能保證園區可持續發展具有動力。中關村可以借十二五規劃契機,謀劃新的空間載體。在今后的數年中,中關村的空間資源整合方面會有大手筆。

  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要以生命科學園、昌平園、未來科技城等為依托,打造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要進一步深度整合亦莊、大興為主體的城市南部產業空間資源,將其打造成為高端制造業發展和對外輻射合作的重要承載區。同時,要加強各區縣同類或相關特色產業聚集區在“規劃銜接、產業鏈配套、功能鏈互補、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協同部署,重點打造移動通信、數字電視、軟件與信息服務、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沒有創新就沒有中關村,中關村作為代表中國科技發展水平的最精銳的“先鋒部隊”,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歷史賦予中關村的使命。中關村的發展不能簡單地理解成科技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它的意義在于開啟了一個中國的“知識經濟新時代”。

  中關村要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做大做強的突破口。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等優勢領域,積極培育新材料等新興領域。

  創新力來源于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科技生產力的巨大能量,形成更密集的成果產出,并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引領創新功能。

  

  升級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向發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轉變。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增長了69.6%,年均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382元,比2005年增長71.5%,年均增長11.4%。

  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成倍增長。2010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13.1輛,比2005年底增長2.9倍;擁有移動電話188.9部,增長37.9%;擁有家用電腦71.2臺,增長71.6%。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45.2臺,增長1.1倍;擁有移動電話136.5部,增長1.3倍;擁有家用計算機10.4臺,增長3.2倍。2010年,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86.5部/百人,比2005年提高51.2%。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