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肩負探索和實踐科技創新政策重任(圖)

日期:2011-07-04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字體: ]
中關村海淀園:肩負探索和實踐科技創新政策重任


  “建設中關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核心區(海淀)系列訪談”欄目開欄以來,本報先后采訪了國內外科技園區界的專家、政府官員及園區企業代表,本期記者采訪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林新,通過她的解析,探討我國科技政策的選擇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政策先行先試上的探索。

  

  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的“1+6”政策出臺,標志著中關村在政策環境的探索上又前進了一步。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林新曾多次參與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趙鳳桐牽頭組織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制定的討論,對于中關村的相關政策有著深刻的理解。在采訪中,她結合國家相關的科技創新政策,闡述了政策在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過程中的作用。

  政策先行先試助推中關村發展

  問:今年,國務院原則同意中關村“1+6”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系列先行先試政策。你認為,“1+6”政策具有哪些特點?

  林新:2009年,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市批復海淀園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其中政策先行先試是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中央有關部門及北京市在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金融創新、新型產業組織發展、社會組織管理改革、政府采購、工商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試點,取得了積極進展。

  此次中關村“1+6”政策,是中關村根據其創新和發展實踐,在有關政策實踐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探索,是在政策和操作層面的又一次突破。這些政策的突出特點是體現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支持,6項政策中3項涉及對科技成果轉化人員的股權激勵,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和推進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則旨在為創新企業的設立和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5項政策充分體現了中關村大學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和特點,凸顯出國務院對中關村發揮好科技資源優勢、激發和吸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期望和支持。政策的另一個特點是操作性強,如財政部、科技部《關于的補充通知》,明確了審批主體、程序和時限,對政策落實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

  問:政策先行先試對中關村加快建設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

  林新:中關村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國家高新區,其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一直伴隨著體制機制的創新,法規和政策在其改革和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誕生,就是科技人員突破舊體制、放棄鐵飯碗、創辦民營企業的重大嘗試。198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充分肯定了中關村試驗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北京市政府據此頒布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使試驗區的改革和發展得到地方法規的保障。此后,落實國務院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要求,北京市人大分別于1999年頒布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于2010年頒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上述法規關于支持園區企業的設立和發展、推動成果轉化、吸引聚集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對中關村不同時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保障作用。

  中關村特有的人才和區位優勢,為其建設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但能否發揮好這些優勢,離不開政策環境的營造。中關村集聚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學,每年產生出大量的科研成果,培育出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好的政策應當使這些科技資源蘊含的巨大潛能釋放出來,成為促進中關村創新和發展、帶動北京市乃至全國發展的巨大推動力。股權激勵系列政策的出臺,就是希望能夠激發更多的科技人員創造出更多的新產品,培育出更多的企業,幫助企業凝聚人才、持續發展。據了解,目前已有350多家企業參加股權激勵試點,相信參加試點的企業一定都有著對人才的強烈渴望、對企業前景的良好期盼。二十年前,這里曾誕生過聯想,我們期待著新時期更多的企業從這里成長、騰飛。

  各方共同推動中關村政策落實

  問:在中關村政策制定和落實方面,科技部及有關部門給予了哪些支持?

  林新:2009年3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科技部等21個部門組成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科技部部長萬鋼親自任組長。各部門認真落實國務院批復精神,積極主動到中關村調研,與北京市共同商討中關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重大問題交由協調小組研究、協調和解決。各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積極把有利于創新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優先安排在中關村試點。科技部支持中關村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試點開展科技計劃管理經費改革。在股權激勵方面,財政部在中關村率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權改革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等優先支持位于中關村的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實施股權激勵。今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個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與北京市聯合在中關村建設人才特區。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目前各部門已經形成共同推動中關村發展的良好機制。

  問:中關村在推動政策落實方面有什么好的措施和經驗?

  林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立了以郭金龍市長為組長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統籌規劃中關村示范區發展建設,研究解決示范區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在組織實施層面,北京市編辦批準成立了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又稱中關村創新平臺,即“1+6”政策中的“1”。平臺下設6個辦事機構,即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辦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組、人才工作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應用推廣工作組、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規劃建設工作組,19個國家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北京市29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了平臺相關工作組的工作,科技部人員擔任了其中重大項目組和政策組的組長。這個平臺突破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人員的界限,在機構組建和工作機制方面建立了中央部門和北京市政府人員、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人員之間的聯合辦公機制,這種機制極大地提高了政策制定和落實的效率。

  為完善我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積累經驗

  問:中關村要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

  林新:前面談到的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也是我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關村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推進自主創新的大環境。1985年科技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在鼓勵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特別是2007年底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構建了我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上述法律和政策從財政科技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加強對創新活動的支持,在調動廣大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政策也為中關村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法律和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配套政策,中央有關部門出臺了78項實施細則,各地方落實性文件達550多件,有關部門之間建立了政策落實的協調機制,形成了上下左右聯動的良好局面。但我們也注意到,有的政策落實得不夠理想,有些政策在不同地方的落實情況不平衡,究其原因,既有觀念認識、執行力度的問題,也有相關政策的銜接配套等深層次問題。在中關村實行政策先行先試,就是希望中關村在試點中能夠發現和把握住一些制約創新和發展的制度性問題,探索提出解決的辦法,通過局部地區的政策突破和試點,總結形成可以在全國推廣適用的政策。這既是對中關村的期待,更是對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期待。

  問:作為科技部政策法規司的領導,你認為,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政策中,哪些值得我國進一步學習與借鑒?

  林新:應該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在研究制定過程中,就已搜集、分析和借鑒了國外在激勵創新方面的政策經驗和通行做法。中國科技創新政策在支持基礎研究、鼓勵知識擴散和技術轉移、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實行稅收抵扣、發展高技術、鼓勵社會科技投入等政策方面,與發達國家有著十分相似的措施,但部分政策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扶持風險投資等與發達國家相比支持力度仍不夠。同時,我們也積極學習國外在政策落實方面的機制和做法。發達國家在推進工業化發展、構建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有較長的歷史,在運用各種法律和政策工具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如一些國家在實施知識產權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反壟斷制度、技術法規制度等方面創造了很多既保護本國創新、又符合國際規則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問: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科技部下一步在政策方面有何規劃?

  林新: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未來十年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奮斗目標,明確了一系列重點任務。科技創新政策將緊密結合科技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根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發展和完善。關于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主要有以下考慮:一是加大對《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配套政策等已有政策的落實力度,通過完善操作辦法、加強政策宣傳培訓、建立實施情況評估機制、開展經驗交流等形式,促進政策廣泛而有效地落實。二是不斷研究完善創新政策,爭取在保障科技人員潛心從事科研、推動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和開放共享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推動地方開展創新政策的探索,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國務院又批準了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三個示范區的目標要求各有側重,我們期望各示范區根據各自的發展目標和實踐需求,在關系創新和發展的各個方面的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總結各示范區、創新型試點城市(區)、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市)及全國各地方在創新政策制定和落實方面的經驗,并及時在全國推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