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關村管委會獲悉,今年1-5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641”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保持快速增長,六大優勢產業集群和四大潛力產業集群實現總收入 7714.1億元,占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的69.7%,同比增長16.2%。
為培育一批中關村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中關村管委會近年來重點強化針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通過在全國首設政府創業引導基 金,以“政府引導+民間參與+專業管理”的模式不斷放大金融市場活力。目前,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已達33只,基金承諾出資總規模達178億元,是中 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承諾出資總額10億元的近18倍。
“通過與優秀創投機構合作,中關村建立了政府引導資金通過市場機制篩選高成長企業的支持方式,充分發揮了‘市場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初步建立了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業投資基金體系,有效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
“中關村管委會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核心目的就是要改變傳統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的方式,通過與社會資金和優秀機構合作挖掘市場化的項目機 制,共同培育一批中關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軍企業。” 中關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津表示,高科技企業在創始階段往往存在巨大的技術、市場和 經營風險,信貸資金不愿意投向此類企業,傳統投資機構也傾向于投資成熟期企業,因此不少企業在技術與資本的對接中出現“市場失靈”。為幫助初創期科技型企 業順利渡過“死亡谷”,財政資金多采用無償撥款的項目資助方式,但究竟哪些企業、哪些項目是應該支持的,企業后期發展更多的資金需求如何滿足,所支持企業 能否為社會創造更大經濟效益,都成為傳統支持方式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形成一道政府資源配置的“鴻溝”。
記者了解到,2001年,在國內創業資本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創業投資機制還不健全、創新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仍十 分突出的背景下,中關村管委會大膽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在全國率先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建立投資引導放大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初創期科技型 企業。同時,建立財政資金循環使用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2005年,中關村又在國內率先建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的母基金運作方式, 明確“政府引導+民間參與+專業管理”的創新運作原則。2006年,經過層層篩選,中關村確定了啟迪創投、君聯資本(原聯想投資)、光大控股和聯華控股首 批4家合作機構。2007年,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與合作創投機構共同投資的4只創投基金相繼設立,成為國內首批有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參股的專業 化、市場化創投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在上述基金中的出資不超過30%,在中關村與合作創投機構的協議中不僅沒有寫上必須保本或收益率必須 達到多少的規定,還明確約定了創投基金委托合作的專業創投機構進行管理,通過市場機制篩選高成長企業,不干預創投基金的正常投資決策。
調動市場力量發展創業金融
“中關村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相應的支持政策,這種支持政策不光體現在給企業資金補貼方面,我們制定所有政策的出發點還是希望調動市場 整體力量,以彌補我們市場失靈和缺陷的部分,不斷完善中關村技術和資本高效對接的機制建設。”中關村管委會科技金融處處長何存表示,政府有再大的力量也難 以做好所有事情,關鍵是要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真正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把機構的力量調動起來,促使優質資源和要素向有競爭力的優質創新型企業集中,使 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通過市場機制得到有效滿足。
為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和創投機構投資中關村初創期科技企業,中關村不斷完善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管理工作機制,通過加強與優秀創投機構合作,共同搭建起促進科技與資本有效對接的創業投資平臺,著力打造中關村創新、創業、創投生態環境。
為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中關村創投引導資金目前共參與設立33只創投基金(已有1家全部退出),基金承諾出資總規模達178億元,是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承諾出資總額10億元的近18倍,財政資金引導社會民間資本的效果不斷放大。
為發揮“市場選擇”的決定性作用,中關村創新體制機制,相繼與啟迪創投、君聯資本、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青云創投、德同資本、IDG資本、中 信建投資本、賽伯樂投資、高特佳投資、寬帶資本等優秀創投機構合作,一舉建立了政府引導資金通過市場機制篩選高成長企業的支持方式。
為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涉足節能環保、移動互聯網、新能源、生物醫藥、軌道交通、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多個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初步建立了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業投資基金體系,有效推動了各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投資總額超過42億元,共投資科技型企業181家,其中中關村企業128家,占投資 項目總數的71%、投資資金總額的52%。隨著初期所設基金逐步進入收益期,中關村目前已從與創投機構合作設立的基金中獲得了近億元的投資返還,創投基金 平均內部收益率(IRR)預計將超過20%,初步實現財政資金的循環使用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
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在國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異軍突起的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愈發引人注目:不久前,京微雅格科技有限 公司成為除美國硅谷3家行業巨頭外世界上第四家實現量產“萬能芯片”的公司;中關村企業生產的國產核醫學設備走出國門獲得歐美訂單;小米手機成立4年來總 銷量已達5000多萬臺……
“可以說,這些成績正是中關村大膽創新、先行先試、著力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在這一創新過程中,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 為培育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通過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投資支持,在借力優秀 合作機構管理經驗和各方面資源要素的情況下,有效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了優秀人才的引入和聚集;企業接受投資后在總收入、所得稅及就業人數方面 均獲得較大幅度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關村參與的創投基金已完成投資的項目中有4家企業IPO上市;2家企業實現并購退出;2家企業通過上市審核,擬近期 IPO;另有7家企業已報送中國證監會進行IPO審核。另據預測,中關村創投基金在投企業中已具備IPO條件并計劃于近兩年申報上市審核的企業還將新增 50多家。
“目前,獲得創投基金投資的企業已經覆蓋了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各個領域,包括傳統的TMT、節能環保、生物健康等領域。”張津表示,“十一 五”以來,中關村地區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1/3左右,新上市公司中75%以上是獲得過創業投資支持的企業。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正為打造 中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