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26日在此間表示,在新常態下,推動科技創新,對消費、出口、投資來說都大有可為,是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有力抓手。
據新華社2月26日報道,曹健林26日在天津召開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動員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看,消費帶動作用不足,投資增長乏力,出口受制于國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從投資看,創新可以優化投資結構。曹健林說,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在全球經濟中表現突出,這得益于中國多年來在寬帶、超算、模擬等關鍵技術和基礎設 施方面的持續投入,也得益于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等技術創新手段的支持。“信息技術產業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新經濟的增長點,政府對高新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入 空間很大,這些投入能帶來滾雪球的效應,不僅能有效地釋放社會的投資潛力,對優化投資結構也非常有利。”
從出口看,創新可以優化出口結構。曹健林介紹說,我國的高鐵、核能已經有了國際品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已在國際海事中運用。2013年,我國的高新技 術產品出口達660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2.1%。此外,中國的特高壓、數控機床等新技術和新產品已經具有技術優勢和較高的性價比,正在形成新的出口 空間。
從消費看,創新帶來新就業,釋放了社會需求。曹健林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有就業才會有消費。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戰略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雙輪驅動,實現了在增速下降的情況下,城鎮就業不降反升,不僅彌補了傳統產業的不足,還帶來了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曹健林表示,中關村(9.61, 0.30, 3.22%)的創新試點政策正在向全國推廣,種子基金、技術市場等方式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茁壯成長。隨著我國各領域的全面深化,市場和社會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出來,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就業和創業積極性將進一步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將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