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教授、科學家甚至院士“扎堆兒”的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一種新型超市脫穎而出:在“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超市”連鎖店里,社區志愿服務可折積分存入社區“時間銀行”,這些積分能換取社會組織的扶持資金。扶持資金每年度以非現金形式支付,可依據服務時長積分兌換相應數額的資金扶持或場地支持,包括購買服裝、音響設備、活動用品等。
72歲的張阿姨是海淀區中關村街道海韻合唱團成員,也是也是社會組織志愿超市的活躍分子。她說:“唱歌跳舞是為了鍛煉身體、愉悅心情,參加志愿服務,更能體現自身價值,至于能積多少分,折合多少資金是次要的,能為社區為做貢獻,是我最大的快樂!”
今年3月份,中關村街道在東里南社區設立了全區首家“社區社會組織志 愿超市”,志愿服務隊成員只要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就可以把參與服務的時間換算成積分,存進社區“時間銀行”,這些積分能換取社會組織的扶持資金。扶持資金 每年度以非現金形式支付,可依據服務時長積分兌換相應數額的資金扶持或場地支持,包括購買服裝、音響設備、活動用品等。
中關村街道轄區面積5.28平方公里,總人口24.5萬,60歲以上的老人(常住)近2.5萬,占到了地區總人口的10%以上。這里60% 是高知老人,有中學老師、大學教授、中科院科學家、甚至院士。這些老人文化修養高,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多,自發成立了舞蹈隊、時裝模特隊、老科學家合唱團等 數十家社會組織。
截至目前,中關村地區已有8個社區陸續開展此項活動。下一步街道將在地區30個社區逐步鋪開建設“志愿超市”,打造中關村地區社區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品牌。
“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超市”以“社會組織雙支持,發展服務在社區”為理念,采用“制度保障,資源支持,自選服務,共建社區”的模式,依托《中關村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扶持制度》,鼓勵合唱隊、舞蹈隊、柔力球隊等社區社會組織在志愿超市自選社區志愿服務。
中關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社會組織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現在的社區社會組織多以文體活動類為主,志愿服務類、慈善公益類、生活服務類、 社區事務類等相對缺乏。街道推出“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超市”,重點是搭建服務平臺,健全參與機制,從而增強社會組織活力。“積分兌換”為不求報酬的志愿活動建立一個服務認證和良性循環動力機制,吸引了更多居民參與社區志愿活動。
志愿超市中的具體服務項目以社區居民需求和社會組織情況為導向,由社區居委會結合各社區實際制定,可涵蓋社區治理與服務各個層面,如為老助 殘服務、鄰里守望項目、城市清潔活動等;也可根據社會組織特長量身定制服務內容,例如針對社會組織特點開設社區志愿電腦班、太極班等,以提供文化服務、繁 榮文化生活。
90歲的劉奶奶自從第一次嘗到志愿服務的甜頭,就贊不絕口。自社區開展了志愿服務后,合唱團的志愿者主動上門幫她清潔衛生,還幫她洗澡、理發,邊忙活著還主動給劉奶奶唱起了好聽的歌,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積分計算方法為一次服務15分鐘以上(含15分鐘)、30分鐘以下計1分;服務30分鐘以上(含30分鐘)、60分鐘以下計2分,以此類 推。積分所兌換的資金來自社區公益金,具體扶持金額根據各社區最后積分情況定,預計5-10萬元。扶持資金由居委會監管,所購物品所有權歸居委會,社會組 織成員擁有優先無償使用權。